||
我是很关注翻译事业的。但直到刚才,我有意识地搜索我国有没有“中国翻译奖”之类的东西,才发现我国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06年设立的。关注翻译的我都没听说过这个奖项,至少说明设奖单位的宣传做得很不够。
3. 设立奖项主要想激励什么样的人?起名叫“翻译文化”,大概想把翻译行当里的各色人等都囊括进来。有人早期做过翻译,后来做了外语院校的领导或其他领导,入选了。我们非常希望激励这样的人吗?窃以为,当不当领导,是本人左右不了的。而是否长期在翻译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且做出公认的业绩,才与本人的抉择相关,是更应加以激励的。又如,获奖者必须是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吗?有些人主业不是翻译,但在翻译上成就卓著,是否也可以成为获奖者呢?比如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必须对国计民生做出重要科技贡献,与本人是否工作于大学还是科研院所无关。比如,农民工赵正义先生因研制“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基础”而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16788.html)。
这些获奖者中,我以前就知道的有两人:庄绎传和张道一,因为读过他俩的著作或论文,留下了深刻印象。
百度百科有对早先获奖者的介绍:
2010年12月,中国翻译协会在京举行仪式,授予沙博理、许渊冲、草婴、屠岸、李士俊等五位著名老先生“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此前,该奖曾授予季羡林先生(2006年9月26日)和杨宪益先生(2009年9月17日)两位译界泰斗。
2012年12月6日,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举办“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2] 。会上,中国著名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学者唐笙、潘汉典、文洁若、任溶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2015年04月21日,中国翻译协会在京举办。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为三位获奖者颁奖。会上,梁良兴、何兆武 [7] 、郝运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3]
2018年11月19日上午,2018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举行,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资深翻译家表彰仪式在年会现场举行,阿拉伯语翻译家仲跻昆,日语翻译家刘德有,西班牙语翻译家汤柏生,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宋书声,波兰语翻译家易丽君,法语翻译家柳鸣九获得了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4]
2019年11月9日,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举行,蒙语翻译家曹都、俄语翻译家顾锦屏、波兰语翻译家林洪亮、英语翻译家王弄笙和俄语翻译家王智量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5]
2022年4月1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译协向王金圣、艾合买提·帕萨尔、安义运、赵振江、施燕华、唐家龙、潘耀华、薛范八人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