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小时候“新南京人普通话”的发音特征
武夷山
我在南京十四所的家属院里长大,是新南京人,不是老南京人。老南京人(比如南京城南的居民)说话是有卷舌音的,与普通话很像,只是四声声调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异。我们新南京人讲话与老南京人差异很大。小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所用的普通话就属于“新南京人普通话”。其发音特征如下:
zh、ch、sh三个声母遇到e和i这两个元音时,应该发卷舌音,我们就发卷舌音;这三个声母遇到其他元音时,明明应该也发卷舌音,但我们有意识不发卷舌音,并不是我们的发音器官发不出卷舌音。举几个例子。
“社会主义”,我们的共识性“标准”发音为“社会组义”。若有哪位同学发音为“色会组义”,就可能被嘲笑;但是,谁若发出标准的普通话音“社会主义”,也不免被嘲笑,或未被嘲笑但被投以异样的眼光,其隐含的意思好像是“你又不是北京人,努力发这么标准的音,装什么装?”
“这是谁”,我们的共识性发音为“这是随”。“仄四随”的发音会被嘲笑,标准音也会被嘲笑。
“轻车熟路”,我们的共识性发音为“轻车俗路”。“轻ce(第一声)俗路”的发音会被嘲笑,标准音同样被嘲笑。
“知足常乐”的发音,我们的共识性发音为“知足藏乐”,谁若发“资足藏乐”会被嘲笑,标准音也被嘲笑。
“报仇雪耻”,我们的共识性发音为“报cou(第二声)雪耻”,谁若发“报cou(第二声)雪此”会被嘲笑,标准音也被嘲笑。
我很想知道,其他老城市如果也有老城区和新开发城区之别,则两个城区居民的发音有多大差异?有没有像我举例的这种带有特征规律的发音方式?我也希望专业语言学家能答疑:我们小时候为什么将“zh、ch、sh三个声母遇到e和i这两个元音”作为“可以发卷舌音”的特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