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委的两桩小“功德”
武夷山
2001年,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了吴文俊先生和袁隆平先生。巧的是,国家科委都为支持这两人的科研工作出过力。
据《中国科学报》2012年1月2日的报道“吴文俊的数字之舞”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257932.shtm):
改革开放之初(博主:其实已经是80年代中期),吴文俊应邀出访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当时,中国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博主注:驻美使馆的科技外交官是国家科委派出的),把吴文俊在美国引起重视的情况向有关方面作了详细的汇报。
不久(博主注:时在1990年,见http://www.amss.ac.cn/wwj/xslz/201705/U020170506493022807072.pdf,当时吴先生71岁),原国家科委基础司从科研特别支持费中拨专款100万,对机器证明研究给予强力支持。中科院以此为契机,在中科院数学所成立“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从此,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掀开了新一页。
请注意,不是吴先生殚精竭虑写课题申请书、通过层层评审才拿到这100万,而基本上是国家科委主动支持了100万。吴先生曾在电视上讲过这一段经历,我刚好看到了。
据袁隆平先生自述:
“文革”时期,我的研究刚起步,“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叫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不知什么原因,那顶“牛鬼蛇神”的“帽子”迟迟扣不到我的头上。后来我才知道,我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国家科委九局的赵石英局长看了这篇文章,非常重视,立即请示国家科委党组书记聂荣臻,聂老表示支持。赵石英及时以国家科委九局的名义,向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分别发了便函,责成他们支持袁隆平从事杂交稻的研究。 (http://www.ceweekly.cn/2009/0927/40906.shtml)
另据一篇题为“文革中,他签发了一份挽救杂交稻的文件”的文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518322939322509&wfr=spider&for=pc):
袁隆平发表的论文,被时任国家科委九局局长的赵石英看到了。他意识到袁隆平进行的研究意义重大,就向主管国家科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进行了汇报,想请聂帅出面对袁隆平进行保护。
可是,还没等到聂帅的指示,赵石英自己就被打倒了。原来在他向聂荣臻元帅进行汇报后不到三天,他去参加了科委的一次座谈会。会上,赵石英发言中说现在学生们要搞“文化革命”,不想上课,这是行不通的,这会给国家的科研人才梯队培养带来不好的影响,国家的科学技术需要认真上课的学生。
这个发言,让赵石英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两个月后的6月1日,一张《赵石英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大字报就贴到了国家科委大院,赵石英随即被打倒。但在被批斗前,赵石英想到了袁隆平,在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下,他自拟了一份公函,盖了科委的公章,下发到了湖南。正是这份文件,挽救了袁隆平。
以上两个说法在细节上不完全一致:到底是以国家科委九局名义发的便函,还是盖了国家科委公章的公函?但可以肯定,不管便函还是公函,这个函对于袁先生躲开干扰进行科研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问的是:如果两位未来有可能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年轻或年老的科研人员(吴先生获得100万元经费支持时已经71岁了,袁先生获得“救命函”时是36岁)生活在今天,他们还有可能获得科技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非常规支持吗?几乎不可能了。现在只一味强调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务人员既不敢有非常规的作为,也无法作为——他们几乎没有自由裁量权了。那么,怎么可能主动发公函或便函呢?怎么可能主动向年过七十者提供经费支持呢?
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肯定还是有需要非常规支持的时候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