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稿件评审意见汇总1
武夷山
第一则
2010年7月1日
1、文章意图不清。是要设计更好的评价指标呢?还是做一次实际的评价?
2、作者提出了10个指标,但没有一个字交代选择10个指标的依据是什么。比如,人家原来提出了11个指标,作者保留了其中的多数指标,但扔掉了原有的“完整性”指标,为什么?
3、选择的两个刊物的可比性较弱,一个是图情类,一个是多学科的刊物。为什么选这两个?没有交代。两种刊物的对比又能说明什么?也没交代。
4、在评价中,有时不知作者下判断的依据何在。比如,说两个刊物的“被引程度高”,有何依据?
5、作者把麻省理工学院说成“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可见对国外情况很不熟悉。不熟悉国外情况的人进行中外对比,我对其比较的质量就担心了。
第二则
2010年7月19日
本文内容较有意义,但缺陷不少,修改后可发表。
1.引用数大于等于1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未作说明。
2.“公认档次较高”的10种期刊,依据何在?是否按影响因子高低选取若干种刊物较好?
3.2003年文献猛增的原因是什么?是这一年新创刊了杂志?还是某刊物扩版了?试图找一下原因为好。
4.关键词是怎么取的?如果用的是期刊论文原有的关键词,应注意到,在早期,刊物不怎么规范的时候,一些刊物是没有关键词的。最好列出各刊从哪一年开始提供关键词的,作为分析的一个辅助信息。
5.说软科学“内部总体聚合程度”高,这个结论待商榷。中国的软科学工作者是很响应政府号召的,国家无论提出什么口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等,他们都要响应的。因此,词共现频率高,未必就是内部聚合程度高。
第三则
2010年8月16日
民用飞机是值得研究的领域。希望补充修改的几点:
1、55位高产作者算得上业内权威吗?还是只说(只写)不练的主,不参与民用飞机的研发?能否请几位业内专家对55位高产作者评价一下?
2、CNKI什么期刊都收,连内刊都收,对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来说不是个理想的数据源。建议作者根据某个核心期刊数据库再统计一次,如果这样统计出来的高产作者与现在的55位高度重合,就比较放心了。否则,55位作者中的某些人可能是在非核心期刊上疯狂发表了不少水平一般的文章的人,那就影响全文的分析结论了。
3、XXX这个作者是怎么选择的?是从网络图看出来,他的周围最密?还是因为他是业内响当当的人物?总要做个说明。
4、哪些公司参与了合著?能否专门分析一下?如果在民用飞机领域公司发文少,参与合著也少,则意味着什么?
5、对于民用飞机,专利文献其实是更合适的分析对象。建议作者增加对本文不足的讨论,其中包括:对民用飞机领域只进行论文分析而不是专利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