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如何对特殊教育群体开展STEAM教育 精选

已有 4503 次阅读 2019-12-6 07:18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何对特殊教育群体开展STEAM教育

□ 武夷山


(发表于2019年12月6日《科普时报》)


特殊教育群体孩子的“美术作品”。

科文交汇


    STEAM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与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指将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起来的教育探索实践。美国学者Georgette Yakman女士是STEAM理念的提出者,早在2006年,她就成立了一家名为“STEAN教育”的咨询公司。她认为,艺术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STEAM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较充分地具备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和创意写作的能力与素养。亚历克斯·比兰德是美国的一名特殊教育专家,有十几年的中小学任教经历。美国的特殊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盲人、聋人等残疾人群体,也包括具有阅读困难、运算困难等问题的学生群体。

    6年前,比兰德在讲授7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一)特殊教育群体的数学和科学课程时,开始尝试如何将艺术课程结合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所教的学生数学或阅读底子不好,往往需要上“干预班”(有点像我国的补习班,班级规模小,除了专任教师外往往还配备了辅助教师),而很少愿意选修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于是,他和合作伙伴设计的第一个STEAM项目是,让同学们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一个假想任务:如果你是一家广告公司,如何争取到一项社交媒体合同。事先告诉同学们每一社交媒体发帖的成本,产品的目标受众是谁。同学们得拿出一个商业计划书,提出最佳的社交媒体途径,为此他们就要利用代数方程知识进行一些计算,这就与数学课程结合起来了;他们也要收集研读关于社交媒体最佳实践的文献,这就与英语课程结合起来了。

    由于比兰德提出的任务指南是开放式的,学生们拿出的各式各样方案的质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们都完成了指南的规定动作:制作一个与方案相关的音乐视频;正儿八经地制作一份PPT演讲稿并作口头报告;排演一场主题相关的幽默短剧;设计出广告。这四件事都与艺术课程相关联。每个学生(包括平时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都反映说,通过参加这个项目,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非常开心,非常有满足感。

    后来,比兰德和同伴又设计、开展了另外几个STEAM项目。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后,4年前,比兰德主动调到马里兰州的一家小学去工作,打算在小学进行STEAM教育的新探索。总结多年的实践体会,他提出了针对特殊教育群体开展STEAM项目的5条最佳实践。

    首先,给学生选择,而不要给固定结果。告诉学生们评估准则是什么,允许他们在最终产品的设计上自由发挥,他们的创意就会让你吃惊。今后在就业岗位上,他们面对的项目也多半是开放式的,所以,比兰德的做法是接地气的。

    其次,要耐心等待。比兰德发现,指导STEAM项目最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允许学生苦苦地然而有收获地“挣扎”,而要克制自己将某一策略告诉他们的本能冲动。

    再次,要具体,不要抽象。有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尤其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对比喻性语言很陌生。在一次课上,比兰德让学生念一首歌的歌词,其中一句是“他动作慢如乌龟”,好几个学生就听不懂。自此之后,凡是项目中遇到抽象概念和比喻性语言,比兰德就带着学生们先行预习。

    第四,思维导图是最好的朋友。在项目的计划阶段,学生们需要组织其思路,整理其阅读笔记,将相关的大图景可视化。对于不善于推理的学生,这些都是艰难的任务。思维导图和图像组织工具在此可以大显身手。比如,流程图可以帮助学生安排好一项实验或一个项目的各个步骤;媒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Vizzle程序上选用合适的图形组织工具。

    第五,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STEAM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个性化教育方案”下,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待实现目标,有的重点补数学,有的要提高基本阅读技能,有的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有的需要强化行为控制和自我管理。考虑到这些不同需求,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团队分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聚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08966.html

上一篇:喜欢画画的女排队员
下一篇:2015年间对一篇研究报告的意见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10 张忆文 郑永军 周健 李学宽 王从彦 杨正瓴 曹峰 吕秀齐 许培扬 周春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