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种智能系统都像是白痴天才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3月8日)
2019年2月,企鹅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科学文化人John Brockman(约翰·布罗克曼)主编的著作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作者翻译为“可能的心智:看待人工智能的25种方式”)。所谓25种方式,是说本书展现了25位著名学者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布罗克曼是科学文化网站Edge(边缘网)的创办人,也是科学文化类著作的出版商。他本人主编或撰写过不少科学文化和科普著作,如2018年初,他撰写出版了This Idea Is Brilliant: Lost, Overlooked, and Underappreciated Scientific Concepts Everyone Should Know(作者翻译为“这个想法真棒:每人都应该了解的一些消亡了的、被忽视的和未被充分珍视的科学概念”)。他的著作已有不少中译本,包括《思维》(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科学网博主李泳翻译的《未来5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等等。现有译著一般将Brockman译为“布洛克曼”,但我觉得四个去声字连读实在不好听,建议译为“布罗克曼”。
从20世纪90年代起,布罗克曼每年邀请一些杰出思想家(包括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共同探讨重大问题,并将讨论文字结集出版。由于他在科学文化圈和出版圈的影响力,学界名流一般不会拒绝他的邀请。《可能的心智》也属于这样的集子。布罗克曼主编的这类集子,一般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而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有7到15页,这样,全书达到320页,算是鸿篇巨制了。
本书多数文章的作者都对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1894—1964)表示极大的敬意。维纳发表于1950年的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中译本《人有人的用处》于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年轻时认真读过此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出,日益发达的技术对于改进人类福利至关重要,而技术应用的主要风险在于,有权势者可能将新技术用作压迫工具。当然,在维纳那个时代尚未发生数字革命,维纳不可能预料到,目前的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人工智能(AI)自身,而不是来自恶人。
在本书中,有些学者对AI的态度较为悲观谨慎,有些则非常乐观。前者如Max Tegmark(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终身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Frank Wilczek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Stuart Russell(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AI领域的大牛之一),他们都担心,超级智能机器像人类一样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会关心自身的利益,那么就可能突破人类对AI规定的“不许做”的禁区。
乐观派包括Steven Pinker(史蒂芬·平克,加拿大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科普作家)和David Deutsch(以色列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我曾经在2014年11月14日的《中国科学报》发表对其著作的中译本《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的看法)等,他们强调说,计算机能力的巨大进步是更快的芯片和更大的数据之必然产物。每一种智能系统都像是白痴天才,对于未让其解决的任务,系统是个白痴;对于让其完成的任务,系统就是天才。因此,不必担心AI越轨。本书的其他文章作者包括George Dyson(美国科技史学者,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的儿子)、Alison Gopnik (她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也是该校哲学系客座教授)、Daniel Dennett(美国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
“AI是福还是祸”这个问题,不会有简单明了的答案。但对于任何关心技术进步与人类命运之关系的读者,本书都不会让您失望。
《中国科学报》 (2019-03-08 第7版 书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