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发之联想----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95)
武夷山
对曹建军“武夷山、曹聪老师,请解答这是什么情况?”的评论:
本人所在单位规定是什么样,就按什么规定执行,没办法的。其他国家一般不像中国这样不搞一刀切,但某些国家(如巴西)、某些大学、某些系科也推出自己作为考核依据的Journal List,其作用相似。
各单位科研管理处参考外界的这种标准作调整,是比较合理的做法。比如,我听说,《科普研究》杂志目前不属于核心期刊,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认为,对于从事科学传播研究的,这是最合适的杂志。经与校方有关管理部门商量后决定,对于从事科学传播研究者,在《科普研究》上发文视同在核心期刊上发文。
http://www.docin.com/p-724559682.html
该链接给出国外的一个例子,将期刊分为:精品期刊、顶级期刊、高质量期刊、过得去的期刊四档。
对韩健“理发和剃头的差别”的评论: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刚理完发,总觉得别扭,是因为人是厌恶突变的。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头发,就别扭。假定人的头发是不断往下掉,掉到一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去“粘发店“里”粘发”,即理发的逆过程。其结果,刚粘完头发的时候,仍旧感到别扭,原因还是突变。
博主回复(2014-1-1 08:34):所以,变化越小越容易适应。或许因该每天“理发”?我还设想有一个个体化的“发型机”,头放进去,几秒钟就“理发”好了。可是这个机器并不好做,因为不光是长短的问题,还有层次。要求在同一部位的头发有长有短,难度就大了。
对徐永菊“今天给自己赞一个!”的评论:
先进行孩子生产,再进行知识生产(读博),这是很好的运筹学。
对吴国清“尴尬的工科”的评论:
我们小学高年级时到工厂学工,男生都干钳工的活(使锉刀),干活的净工时至少是60工时!
博主回复(2014-1-30 16:53):相信这60工时不白干!
对王春艳“跟风Vs刮风”的评论:
同意王老师的判断。不过,有时候,原本风刮得并不大,跟风的人一推波助澜,小风就成了大风,使得最初的造风者和跟风者都站不住了。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博主回复(2014-2-6 07:54):武老师说得对,谁是跟风人,谁是刮风人,真是很难分不清楚,我总觉得大多数我认识科研界的做得有点声色的人,交往起来并不龌龊,当然也难逃人性的的弱点缺点,可谁又能逃得了呢?都成了风气的一份子。
风气使然,人很容易迷失了自己本心的快乐,所以讨论来讨论去,只要追寻本心的驱动,我以为都是拨乱反正的动作,让跟风刮风的人知道别瞎折腾,没用的,那种成功太虚妄。
只能坚定地做一分绿色,养绿色心情,期冀少一分黄土高坡。绿的多了,就风调雨顺了。
对王海辉“你的长发飘飘”的评论: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由长剪短易,由短养长难。
能珍惜就珍惜。:)
博主回复(2014-2-7 22:55):哇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