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特别关注“Vantablack”超黑材料

已有 11563 次阅读 2014-7-16 15:55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Vantablack, 超黑材料

     

一、“Vantablack”含义

1.1英国宇航设备生产厂商,英國科研公司萨里纳米系统公司(Surrey NanoSystems)发明的新材料,名叫“Vantablack”.

1.2“Vantablack”採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製造,是由比头发纤细一万倍的纳米管排列而成,密度超高,令光线无法穿过。光线会进入纳米管之间的空隙,不断反弹并被吸收,把物料覆盖在任何东西上都会形成黑洞的错觉。

1.3“Vantablack”的传热能力是铜的7.5倍、比钢铁坚硬10倍。

1.4“Vantablack”的可见光反射率只有0.35%,可以吸收99.965%的可见光,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它刷新了吸光最低的世界纪录。几乎所有的光都会在其中弹跳,直到被吸收.超級黑色物料.

1.5美国《光学快讯》杂志描述了Vantablack.它本周将在法恩伯勒国际航空展推出.将以一批毫微管打包在一起的形式推出,就像一些细得不可思议的吸管。

1.6发明人拒绝讨论其应用的潜力。 当被问及制作小黑裙的前景时,他表示,那会非常昂贵,该物质的费用也是他不能透露的情况之一。他说:裙子所有的特征都会失去。就像有穿透性的黑色。

1.7“Vantablack”将于本周在伦敦举行的范堡罗国际航空展发布。

二、媒体评论

譬喻为“黑洞”和超级黑”(Super black)

2.1据英国《每日邮报》14日消息: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世上最黑的物质,又称超级黑”(Super black)它只吸收0.035%光线,单凭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可说是一个人造黑洞。【大公报讯】

2.2怪异的材料,它特别特别的黑,可以吸收99.965%的可见光,刷新了世界记录。该材料由碳纳米管制成,每个分子比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还要细。盯着它看会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仿佛它的形状和轮廓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黑黑的深渊。如果拿它做成香奈儿的黑色小礼服,穿上它的人看起来就像头和四肢在一个裙子状黑洞里浮动。【环球网综合报道】

2.3黑色其实也有层次之分,颜色太黑甚至会无法分辨。由于实在太黑,肉眼甚至不能辨识物料的形状及轮廓,看来就像黑洞一样。史上最黑,黑到看不见.(英媒)

2.4该公司技术总监本·詹森表示:你以为会看到山川,但是看到的只是黑色,像一个洞,好像那里什么也没有。看起来特别奇怪。

2.5吸收99.9%可见光!科学家发明看不见的暗黑材料.   英国《独立报》.

2.6世间万物之所以会出现不同颜色的差别,主因在于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穿过的程度不一,举例来说,当光照在蓝色的党证上时,党证的表面就会吸收蓝色以外的颜色光,再把蓝色的光反射出去,所以我们看到的党证就会是蓝色的。(ETtoday)

2.7这是英国工业奈米技术在光学仪器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三、用途

萨里纳米系统公司开发这种超黑材料供

3.1天文摄影机

3.2校准可用于拍摄宇宙最古老物质的照相机

3.3天文望远镜,提高天文望远镜观看最暗恒星的能力

3.4红外线扫描系统使用。它能减少杂散光,。

3.5军事用途.

四、背景

来源:重庆晚报 

4.1 2008115日,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制造出了当时地球上最黑的材料,这种材料对光的吸收达到99.9%

  研究人员称,它可以用于太阳能转换中,还能被用于红外线探测中。黑材料由纳米碳管制成,这种由紧紧卷起碳形成的细管的直径相当于人发丝直径的四百分之一。

  宇宙空间照相机

4.2  2010年,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戈达德航空中心就研发出一种黑色材料,比世界上最黑的涂料颜色还要黑十倍以上。这种材料用于宇宙空间中的照相机和望远镜等精密测量仪器新衣设计。

  据NASA的科学家称,宇宙空间中存在一种调皮的干扰光,它们就像超级马里奥一样在仪器的部件上跳来跳去,扰乱所测量的数据精密度。这种材料是由钛元素上生长出的纳米碳管所组成,它能依靠密集管状结构中的极其微小空隙吸收99.5%的干扰光。

五、信息来源:

外媒来源《每日郵報》/《獨立報》, 英国《独立报》网站713日报道.

国内媒体来源:参考消息网.

重庆晚报 ,腾讯科技,中国材料网,中化新网讯 ,环球网,中国台湾网,大公报讯】,http://paper.wenweipo.com ,,环球科学,IT之家www.ithome.com,ETtoday, http://tw.weibo.com/wantdaily.

未见科技刋物报道,国内同行网站未见评论。对这种材料机理也没有阐述。是否有专利尚不清楚。对主要技术指标的提法,用什么方法检测,尚不清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12176.html

上一篇:厦大事件发酵后的关注点和期盼
下一篇:厦大事件升级后引出的难题
收藏 IP: 114.243.67.*| 热度|

2 刘全慧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