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古今中外9种哲学观(上)

已有 5590 次阅读 2009-9-5 14:45 |个人分类:理论探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哲学观

 

 

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哲学观可被归纳为下述9种:

 

1)以人、自然以及超人间、超自然的东西为哲学对象的“原始哲学观”。

 

这种哲学观产生于哲学起源时代的古希腊,以“哲学”之名来统称人类的一切知识,其中被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入理论科学类的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被称为“第一哲学”。欧洲中世纪仍是这种哲学观,但“第一哲学”改成被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归入思辨科学类的神学(又称“形而上学”)了。

 

近代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也还受到这种哲学观的影响,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就说:“全部哲学就如一棵树似的,其中形而上学就是根,物理学就是干,别的一切科学就是干上生出来的枝。这些枝条可以分为主要的三种,就是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1]这差不多是将所有科学都纳入了哲学,但把神学排除在了哲学之外。

 

2)以实际事物为哲学对象的“物理哲学观”

 

这种哲学观形成于1617世纪,以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和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97)为代表——前者说:“关于(事物的)形式的研究就构成形而上学(哲学)”[2];后者发挥道:“哲学的任务乃是从物体的产生求知物体的特性,或者从物体的特性求知物体的产生。”[3]“哲学的主要部分有两个,因为主要有两类物体,彼此很不相同......其中一类是自然的作品,称为自然的物体;另一类则称为国家,是由人们的意志与契约造成的,因此便产生出哲学的两个部分,称为自然哲学公民哲学。”[4]

 

3)以人生为哲学对象的“伦理哲学观”

 

这种哲学观较流行于1819世纪的西欧,英国的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法国的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 1715-1771)和德国的费尔巴哈(FeuerbachLudwig Andreas18041872)大抵都持这种观点,特其关注重点有所不同:休谟主张哲学研究当直捣“科学的首都和心脏”——“人性本身”[5];爱尔维修则认为“哲学家研究人,对象是人的幸福”[6];而费尔巴哈要求“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7]

 

中国的冯友兰(18951990)亦持有这种哲学观,他在《中国哲学简史》(1947)中指出:“哲学家……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8]

 

4)以人心为哲学对象的“心理哲学观”

 

持这种哲学观者以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最具代表性,他说:“注意你自己,把你的目光从你的周围收回来,回到你的内心,这是哲学对它的学徒所做的第一个要求。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只是你自己。”[9]这种观点近似中国明代王守仁14721528)“心学”的观点,抑或也可以说,费希特哲学与阳明心学属于同一类的哲学,只是其具体形态不同。

 

5)以超人间、超自然的实体为哲学对象的“神性哲学观”

 

持此种哲学观的当以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最为典型。黑格尔说,“哲学与艺术,尤其是与宗教,皆共同具有完全普遍的对象作为内容”[10],只是“艺术和宗教是最高的理念出现在非哲学的意识——感觉的、直观的、表象的意识中的方式”[11],即哲学与艺术、宗教的区别是在于其意识形式不同——“哲学除了把表象转变成思想——当然,更进一步哲学还要把单纯抽象的思想转变成概念——之外,没有别的的工作”[12]。这种哲学观表明,尽管看起来黑格尔是哲学家而非神学家,但其哲学研究的对象——“绝对”[13]或“理念”却是和神学的对象“上帝”同属于一类的超人间、超自然的实体,他认为哲学所应掌握的“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14]亦是与“上帝”的本性同属于一类的超人间、超自然的神性。故黑格尔所提倡的哲学及其本人的哲学实堪称为阿奎那“第一哲学”的异父同胞兄弟。

 

6)以科学为哲学对象的“论理哲学观”

 

这是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表现出强烈的思想对流” [15]而出现,并流行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领域的一种哲学观。以区别于“Scientifc Philosphy”(“科学性质的哲学”)的“Philosphy of Science”(“关于科学的哲学”)为代表,主张哲学“以科学或科学领域为限制”,“对科学进行元研究”;其研究所关心的是“观察、实验、科学事实、自然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等等的本质、意义和关系之类的课题”。[16]

 

受“Philosphy of Science”思潮的影响,现代管理哲学“早期西方学者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管理学原理,他们认为管理哲学就是管理理论和管理中的普遍原则(O·谢尔登,1923F·泰勒,1911)”[17];中国管理哲学界也有一些学者把管理哲学理解为“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18]“研究管理理论的学问”[19]



[1]笛卡尔:《哲学原理》,152页,转引自田成有:《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第52页。

[3]《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64页。

[4]《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65页。

[5]休谟:《人性论·引论》,商务印书馆,1980,第7页。

[6]《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第478页。

[7]《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第184页。

[8]转引自孙正聿:《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

[9]《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第183页。

[1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第62页。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62页。

[12]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第70页。

[13]参见黑格尔:《小逻辑》,第10页。

[14]黑格尔:《小逻辑》,第35页。

[15]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第1页。

[16]参见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第23页。

[17]刘兆峰:《管理哲学:理论和实践的呼唤》,《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8]参见崔绪治、徐厚德:《现代管理哲学概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

[19]参见彭新武等:《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253594.html

上一篇:与wliming 先生对话:在科学与哲学之间
下一篇:杨门女将:一段美丽的“假历史”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孟津 鲍得海 刘玉平 陈儒军 陈绥阳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