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oj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yaoji

博文

在命题逻辑中实现自指的方法——逻辑学笔记24

已有 3910 次阅读 2017-9-23 21:40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指, 命题逻辑, 固定点

固定点算子

我们知道,哥德尔用编码的方法在数学语言中巧妙地实现了自指,而且不会带来矛盾。哥德尔的方法用到了一阶算术,如果只用命题语言,如何实现自指呢?本文讨论这个问题。

苹果在桌子上,并且梨子在桌子上。这句话我们用pq表示。

而有的命题用符号表示比较困难。比如,本语句成立,并且梨子在桌子上。这句话出现自指,本语句指的是“本语句成立,并且钱包在桌子上”这句话。“本语句”是否成立,取决于“本语句成立,并且钱包在桌子上”是否成立。两者的逻辑性质是相同的。

那它用符号如何表示呢?它肯定是:__q关键是我们在上面的空白处应该用什么来表示“本语句”?填入不同的命题时,__q有不同的性质。我们需要找到命题s,使得ssq,即ssq具有相同的逻辑性质。这时“本语句”就是s,也可以说s__q的固定点。

我们扩充原来的命题逻辑语言,增加一个固定点算子,使得它对任意命题都能实现自指。

对任一个命题公式 $\varphi$ (p),我们如果想说本语句具有性质 $\varphi$ ,我们用fix p. $\varphi$ (p)表示“本语句”。在上面的例子,“本语句”是fix p (pq),它有以下的性质:

(fix p (pq)) ↔ (fix p (pq)q)

式子右边表示“本语句成立,并且梨子在桌子上”。

为了避免矛盾,我们需要做一些限制, $\varphi$ (p)中的p前面只能出现偶数个否定号,而不能出现奇数个﹁,即p $\varphi$ 中是正出现的。

比如p是没有固定点的,因为p不是正出现。假如它有固定点的话,固定点就是fix p(p),所以fix p(p)fix p(p),而这个式是矛盾式,不可能成立的。

   在判断p是否正出现时,需要把pq变形成﹁pq,使得 $\varphi$ 中不出现蕴涵符号

固定点算子的语义

还有个任务,我们要给fix p.j(p)赋值,使得fix p. $\varphi$ (p) $\varphi$ (fix p. $\varphi$ (p)/p)是有效式,即这个式子在语义上总是为真。方法如下:

V(fix p. $\varphi$ ) = V( $\varphi$ (0/p))

V是任意的赋值函数,在给fixp. $\varphi$ 赋值时,其他命题变元可赋任何值,但p的值必须是0

例子:

fix p (pq),当V (q)=1时,V (fix p (pq))= 0V(q) =0V(fix p (pq)q) = V(fix p (pq))V(q) = 0V(q) = 01 = 0

V(q)=0时,V(fix p (pq))= V(0q) =0V(fix p (pq)q) = V(fix p (pq))V(q) = 00 =0

所以V (fix p (pq)) =V (fix p (pq)q)

现在需要证明:

V (fix p. $\varphi$ (p)) = V ( $\varphi$ (fix p. $\varphi$ (p)/p))

分两步证明。第一步先证明V ( $\varphi$ (0/p))V ( $\varphi$ (1/p)),即赋值函数相对自变量p是单调增的。对 $\varphi$ 的结构进行归纳可证明这一点。

第二步证明等式成立,分两种情况讨论:

V (fix p. $\varphi$ (p))=0时,V ( $\varphi$ (fix p. $\varphi$ (p)/p))= V ( $\varphi$ (0/p)),而这就是V (fix p. $\varphi$ (p))的定义。所以在这情况下等式成立。

V (fix p. $\varphi$ (p))=1时,根据定义,V ( $\varphi$ (0/p))=1,而V ( $\varphi$ (0/p))V ( $\varphi$ (1/p)),所以V ( $\varphi$ (1/p))=1,所以等式成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5140-1077438.html

上一篇:哲学不是什么?——哲学笔记5
下一篇:为什么经常有“爱因斯坦错了”的新闻——物理笔记11
收藏 IP: 219.136.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