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读《庄子》14:《大宗师》哲理意涵之3

已有 1714 次阅读 2022-8-15 06:2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庄子》14:《大宗师》哲理意涵之3

《大宗师》哲理意涵:

65. 鱼所追求的是水,人所追求的是道。对于追求水的鱼来说,掘地成池便可养分充足;对于追求道的人来说,无为便可心性平适。因此,鱼与鱼相忘于江湖,人与人则相忘于道。

66. 所谓“畸人”,就是与众不同,而与天同。从个体角度来看有所区别,从天道角度来看则是无差别的、同一的。从“天道”的角度来论,那些相忘于道的人,就是普普通通的行为者,而缩小到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者,不与他人利益相争,可以看作是较低层级社会之中的“君子”;反过来,从人类社会角度来论,“君子”是指那些不考虑个人利益而考虑整体利益的人,而放大到更大范围,这些君子行为,却在为局部利益而相争,所以,人类社会的君子在更高层级上同样只是考虑个体利益的“小人”。

67. 懂得“道”的人,他们不过问人为何而生,也不去探寻人为何而死;既不趋赴生,也不趋向死。他们顺应自然变化,无论变化成什么都坦然接受。因为他们认识到:无论变化成为什么,都只是自然的变化过程!如果要去关注或预知人生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那么,你怎么能够知道:将要出现的变化进程,不是“不变”呢?将为不变的进程,不是“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呢?

68. 那些所谓的圣贤把“仁义”“是非”这些观念烙在人们的心上,人们自此站在了“仁义”“是非”层面的认识角度,那么,就很难回归到“道”的层面来认知来行为。一旦站在了“仁义”“是非”层面的认识角度,如同,盲人无从感受人之样貌、服饰之花纹那样,“道”的层面的认知能力完全丧失,对于“道”与“非道”也就失去了判别力。真正的“道”,是其自然而然的运行。即使是惠及万物、施恩泽于万世,也不是出于其主观的意愿。要认识到:哪怕你的意图很高尚,“道”也不会主动帮助你、成全你,它只遵循“天地不仁”“道法自然”的原则。

69. 为道,必须逐步去除“仁义”“礼乐”等人为规定,才能逐步回归到自然之“道”。在精神层面彻底摆脱“仁义”“礼乐”的思想来源,如同把各种外在的感官完全忘却,这样才能回归到“道”的认知层面。

70. 一个人走到窘迫之境,其主导者是谁?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其天性,父母不可能促使其遭受窘迫;苍天没有偏私地覆盖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载育万物,天地也不可能偏偏让其遭受窘迫。其成因就是,更加无所偏私的“道”随机安排的。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351191.html

上一篇:读《庄子》13:《大宗师》哲理意涵之2
下一篇:读《庄子》15:《应帝王》哲理意涵
收藏 IP: 125.38.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