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庄子》13:《大宗师》哲理意涵之2
《大宗师》哲理意涵:
60. “道”(自然规律),有其本质也有其特征,但自身又是无痕迹和无形态的;“道”,可将其领悟之理传授后人,却无法如交接物体那样交接;可用理性去感知其存在,却无法用五官去感受其真实;“道”,本身就是根源,而不存在其他的外在根源,也不是以天地作为其根源,有时间以来它就已经存在。
61. “道”没有时间上的起始,没有生死的循环过程,不是任何事物能够将“道”终结,也不是任何事物能够造就新的“道”。“道”融于万物之中,不可能去迎合万物之性而改变,也不可能因物之性而使“道”不再成立或因之成立。领悟“道”的过程,也就是一步一步地摒弃各种萦绕于心的外在意愿,最终回归到万物的本初。
62. 认识“道”,不能仅从文字传承、口口相传的间接渠道去认知,也不能仅凭耳聪目明的直接渠道去认知,而是要领悟和阐释。要从万物的根本去领悟,要从宇宙无限空间的角度去领悟,要从无限变化的本质中去领悟,要从众人足以信服认同的角度去阐释。
63. 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就不会在内心形成对生的欢欣、对死的哀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倒悬之苦。人们之所以不能自我解脱,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偏离自然,因此很难有办法实现自我解脱!
64. 我们被化育为“人”,所为者皆为自然,不必为之欢欣!如果铸剑工匠在冶炼金属时,金属兴高采烈地说“我要成为宝剑了”,工匠必定认为这块金属莫名其妙。同样的道理,某人一旦在被化育为“人”的过程中,便兴高采烈地说“我是人,我是人”,造物主也一定会像铸剑工匠一样感到不可理喻。大自然,就是把天地作为铸剑的大熔炉,把造物主作为铸剑的大工匠,我们之所以成为“人”不就是在这样一个铸造过程中而形成的吗?与万物的形成有什么区别?
转摘自钟茂初:《<庄子>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