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富氢生理盐水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减轻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已有 935 次阅读 2022-9-25 07: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富氢生理盐水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减轻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据报道,氢通过氧化应激损伤、活性氧(ROS)和自噬来减轻早期脑损伤(EBI)。自噬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细胞死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噬在SAH后氢介导的神经保护中的确切作用尚未得到证实。

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节C57BL/6小鼠模型中的神经自噬,研究富氢生理盐水在SAH诱导的E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的分子机制。评估死亡率、神经评分、脑含水量、活性氧、丙二醛(MDA)和神经元死亡。

结果:结果表明,富氢盐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存活率和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了神经元存活率,下调了Beclin-1和LC3的自噬蛋白表达以及内质网应激。这表明富氢盐水介导的自噬和内质网应激抑制改善了SAH后的神经元死亡。富氢生理盐水的神经保护能力部分依赖于ROS/Nrf2/heme氧化酶-1(HO-1)信号通路。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富氢生理盐水通过保护神经自噬和内质网应激,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死亡。

Jiang B, Li Y, Dai W, et al. Hydrogen-rich saline alleviates early brain injury through regulating of ER stress and autophagy after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cta Cir Bras. 2021 Oct 8;36(8):e360804.

富氢盐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早期神经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

背景:早期脑损伤(EB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神经元凋亡参与了EBI的病理过程。氢可以抑制SAH后的神经元凋亡并减轻EBI。然而,SAH中氢介导的抗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氢是否部分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SAH后的EBI,特别是神经元凋亡。

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n=85)随机分为以下组:假手术组(n=17)、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n=17)、SAH+生理盐水组(n=17)和SAH+HS+Ly294002组(n=17)。手术后立即给予HS或等量生理盐水,并在8小时后重复。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来操纵所提出的途径。在SAH后24小时评估神经评分和SAH分级。Western blot用于定量Akt、pAkt、GSK3β、pGSK3β、Bcl-2、Bax和切割的caspase-3蛋白。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和NeuN双重染色鉴定神经元凋亡,并通过凋亡指数进行定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阐明神经元凋亡与pAkt或pGSK3β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SAH后24小时,HS显著减少神经元凋亡并改善神经功能。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的pAkt和pGSK3β水平显著上调。此外,HS处理后Bcl-2显著增加,而Bax和切割的caspase-3显著减少。pAkt和TUNEL双重染色显示pAkt阳性细胞和TUNEL阳性细胞很少共定位。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HS的有益作用。

结论:HS可部分通过Akt/GSK3β途径抑制EBI中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AH后的神经功能结果。

Hong Y, Shao A, Wang J,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hydrogen-rich saline against neurologic damage and apoptosis in early brain injury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ossible role of the Akt/GSK3beta signaling pathway. PLoS One. 2014;9(4):e962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56721.html

上一篇:脑出血后,氢不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或改善大鼠的功能结果
下一篇:富氢盐水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益作用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