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一碟蟹糊

已有 2414 次阅读 2018-11-18 08:5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timg (2).jpg

一日三餐。

吃过早餐就得准备午餐和晚餐,而这二餐应该才是一天的重头戏。买菜、淘米、洗菜、配菜、烧饭、炒菜……虽说都是几乎每天常规动作,人这一辈子,忙乎这类“民以食为天”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费神的。

这些天,淘米的时候总是有些犹豫不定,老伴看我有些发呆的样子,在一旁冷眼不紧不慢瞄着,也不发声。知道她在看我,是不是有些好奇,是在发呆,还是老年未到痴呆倒先来了:

“不晓得今天要淘多少米?”

“啥意思?”

“如果是吃蟹糊,就要多淘些。”

……

自从买来二瓶蟹糊,淘米的时候总是有些犹豫不定。淘米量的多少,自然关系到淘米水的弱碱性浓度和蓄水量多少,这是居家洗菜时常作为自备漂洗物的一道自以为的防农残宝典。而下顿饭吃不吃蟹糊关系到我的饭量要多少。只要有蟹糊上桌,饭就会要多吃小半碗。名副其实的“压饭榔头”。

记忆中的红膏炝蟹才是正宗的“压饭榔头”。一只炝蟹上桌,大卸十只蟹脚撑开向外,满满红膏的蟹盖宰开居中四块盖住,端得一盘美轮美奂的“满堂红”。蟹壳剥开,露出块状莹白凝实的肉块,咬开蟹脚,吸出一条修长圆滑的美人臂,“壳凸红脂块块香”的橘红色蟹膏自然是其点睛之笔,挑出一小点,鲜鲜咸咸,沙沙的黏黏的实实的,再来个米醋蘸蘸,随口水一起抿一口,随即塞一大口白饭,和着晶莹甘甜清爽的米饭,味道一重夹着一重,层层推入!开胃的“压饭榔头”向来是所向披靡。

沿海地区,透骨新鲜的鱼虾蟹螺还是有得吃的,可炝蟹则可能是宁波一带才享有的福利。出生在宁波沿海的百年渔村,正逢"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勒着裤腰带过来的人,饥饿是人生的第一堂启蒙课。全靠父母姐妹的血乳滋养过来的人,红膏炝蟹虽好,可也只是一种少菜少油时代弥补尴尬的“当家菜”。“下饭呒告饭吃饱”(宁波老话:小菜不太好,但饭一定要吃饱)。那个年代,招待客人,菜无力凑够,可饭得吃饱才行,“压饭榔头”不玩虚的,务实、踏实。“压饭榔头”真正的口碑,是衣食无忧后才为“挑肥拣瘦”“无病呻吟”撑起的正名,能在众家菜系中依旧撑得住江湖场面,那时的担心是有了口福,日久心广体胖,“三高”富贵病附身变形。

都说宁波人讲话一向“石骨铁硬”,然而在饭桌上却大相径庭。米醋蘸蘸!“蘸”这个字在宁波话里念成“wen”,“温馨”的“温”,这个时候还要来一个“蘸蘸其”,念作“wen wen ji”。“温”的重复强调,比起“zhàn”的大众读音,纯朴温馨多几分,听到这声招唤,虽稍有矫饰,口中的滋味却要浓郁添香好多分。

有蟹必添饭,如有一只炝蟹脚钳在手,外加一块红膏蟹肉,自然要多添些饭。记得那次中午时分,女友带着闺蜜来单位看我,正逢食堂吃饭时候,看我手捏炝蟹脚钳,津津有味、手舞足蹈的样子,全无斯文可言。也没有给她们添碗筷,自顾自的大快朵颐,没有绅士必备的餐巾纸,更没有典雅的搽嘴手巾,一副全天然的原生态表演,不免有些会令人皱眉头。好在,如今女友成了老伴,一开始就知道我喜欢好着一口,可是她是从不吃这个“生”的海鲜的,如同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伦勃朗用自画像去不断地探寻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八大山人在“墨点无多泪点多”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何况吾等一个下里巴人,生活中感觉到舒坦就是活出自我,有所感悟就是精彩。

蟹糊则是红膏炝蟹的衍生品,是挖去废弃物后的可全食版本,是原汁原味的硬通货,是开盖即可食的“便当”,是从地方走向全国的珍馐,虽说比不及红膏炝蟹,可也是宁波人的一张名片。对于我来说,蟹糊是解馋的一道美食,是思乡的一帖膏药,是“海的味道我知道”,带有海风吹拂过的腥味,在泥涂上割草嗑破皮、背着草垛走向岸边踩出一串的脚印……如今,老家的院子已经荡然无存,泥涂已经离开城市越来越远,可味蕾依旧,气息自然还在,生活就还会有如膏似火、处处留白的有滋有味。

看着小小蟹糊瓶里的透壁膏红、蟹肉留白,以及糊状桔色,没有动筷子就醉了。

好东西也不要贪吃,少吃才有滋味。有些东西是可以“品”的,犹如生活就是让人慢慢给“品”出滋味来的。

一碟蟹糊,足矣。

a02aeea23c1017d2f0c11935c23af4a.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146865.html

上一篇:吾爱有三
下一篇:潜心
收藏 IP: 183.195.22.*| 热度|

9 戎可 曾泳春 王从彦 韩玉芬 董全 冯新 冯大诚 何海 张叔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