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什么样的审稿人最可怕 精选

已有 42242 次阅读 2013-12-5 15: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什么样的审稿人最可怕

喻海良,2013-12-05

昨天,王兆慧老师写了一篇《我是个难缠的审稿人吗?》,其中讲到他评审的稿子的通过率很低。并给出了很多原因。在前几天我的一篇博文《论文修改8次终被录用》中,我也曾描述到,自己一口气拒绝了三篇学术论文。

不知道有没有那样的牛人,写的所有论文都被直接录用了。至少我做不到,目前,我投的论文修改后录用率只有70%左右。纵然自己认为已经很有写作心得,也认为我把关的论文都应该录用,但是,依然有30%的被拒率。虽然,我认为审稿人都是提高学术论文水平提供帮助的,但是,也不得不说,有一些审稿人让我生气。记得有一篇论文,我返修了三次,最后得到的结论还是“拒稿”。后来改投了一个影响因子还高一些的期刊,直接录用。对于这样的审稿人,我是有怨言的。下面我想写写什么样的审稿人最可怕。

1)零通过率的审稿人很可怕。或许大家会认为,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审稿人。但是,我还真见过一位。去年我们组织了AMPT国际会议,我们希望所有审稿人都本着严要求去评审每一篇稿件,但是,也必须录用一批论文的。其中,我们给某教授发送了10篇论文,希望他帮助挑选出一些好一点的论文给予发表。很遗憾,十多天过去后,他的评审建议下来了。10篇论文,统统被他拒稿。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后,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感叹,这教授也太厉害了,甚至怀疑他对于学术论文是否过于挑剔。显然,我们是不可能把这十篇论文都拒稿的,没有办法,我们又邀请其他审稿人对这十篇论文进行重新评审。

2)只录用自己领域的审稿人也很可怕。有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同行是冤家。但也有不一样的时候。因为,有一些人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只认为自己的领域重要,而其他相关的领域就都是“低级”。因此,找这类人评审论文的时候,看见和自己做差不多工作的时候,就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值得研究。而遇到不是这个小领域的人的研究工作时,给出的评价有时候让人惊吓。一看标题就说,这样的工作没有意义。然后糊弄几句,就把他人的工作给否定了。当然,还有一类人和他们相反,看见自己领域的论文就统统拒稿,认为对方做的工作没有自己做得好。

3)研究视野比较窄的审稿人比较可怕。通常评审论文过程中,审稿人要做的事情是看这一篇论文是否存在有意义的事项。如果存在一些能够勾起他人兴趣的工作,即使写得不好,也是应该给予修改机会的。相反,如果只是描述工作,没有什么具体的学术意义,写作最好也应该拒稿。然而,在我们的审稿人中,不得不承认有一批这样的人,他们在评审论文过程中,基本上就不看或者看不到论文的优点,而只看论文是否存在缺点。特别是某些研究视野比较窄的审稿人,很难发现其他领域的难点、优点,这样造成的拒稿是很难受的。

4)过于看重“关系”的审稿人比较可怕。都在学术圈里,通常经过10多年后,大家都基本上相互认识。有时候就会变得很奇怪,某和某成为一个利益团体,某和某成为一个敌对团体。这样的情况,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也有影响。当他们看到朋友的论文,毫无原则地录用。相反,当他们见到敌对方的论文,也是毫无原则的拒稿。这个世界任何一篇论文,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同时,我还见过一些提前“打招呼”的论文评审。还见过更不负责任的评审人,当他收到某某朋友的论文,立即告知对方,并让作者自己写一两条评语,论文自己也不阅读,然后就推荐录用论文。作为朋友,相互帮助可以理解;作为敌人,相互诋毁也能理解。如果一个科研人员变得毫无原则性,那也会变得很可怕。

我现在也为20多个学术期刊审稿,就自己审稿过程而言,50%会给作者修改机会。的确,大家都在学术界,大家都在努力写好论文。一个好的成果通常都会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因此,尊重他人的成果是评审人的第一步。当然,见到那些完全不尊重评审人的作者,我也是很坚决的“拒稿”。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47274.html

上一篇:老博后看王博后惨败在哪?
下一篇:相比国外博后,中国博后必须知道自己的“优势”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50 罗德海 曹凯 刘桂锋 刘启振 吕喆 曹建军 李土荣 关法春 韦玉程 张凌 乔中东 赵斌 郑小康 翁磊 张卫 强涛 周跃明 许浚远 汪晓军 石锋 霍开拓 简美鹏 王林 肖振亚 高友鹤 张忆文 林松清 郑玉峰 黄育和 汪可涛 占礼葵 韩枫 解会兵 吴桂生 薛宇 姜宝石 王海涛 尹喜悦 苏金亚 杨威嘉 张彦虎 wou xuexiyanjiu lipingren louiexp yunmu aliala Chrim LongLeeLu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