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科研壁垒和科研教科书

已有 3495 次阅读 2012-11-6 08:30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壁垒

       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直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找到了一点科研的感觉。回忆研究生期间,时常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似乎有不少想法,但是似乎每个想法和实际之间都有隔阂,或者说有一个壁垒,不知道如何动手。而这些科研中的壁垒也让我自己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另类和“民科”。
       博士毕业前两年,有机会到瑞典和吸积盘领域的一位名家一起工作了半年,这半年是我毕生难忘的。除了进行吸积盘理论的研究,国外导师还领导我们研究了另外一个题目——银河系的暗物质晕有没有可能由微小的黑洞构成?这是一个非主流的问题,如果是我自己碰到这个问题,估计就是想想、笑笑就算了,但是导师对这个课题很重视,将研究任务分解,每个学生研究一部分。到半年结束,我回国的时候,这些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篇文章投到了ApJ,又过了几个月就发表了。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其实没有“民科”的课题,只有“民科”的研究方法,只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几乎任何课题都是可以研究的。但是科研的壁垒也正在这个地方,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掌握什么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回想一下中学和本科时的学习,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困难,有老师讲,听不懂还有教科书看,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还可以上网看视频教程。科研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可是这种知识学起来却没有中学和本科时的那些知识那么容易,为什么呢?有老师么?有。有教科书么?好像确实没有。或许有一些基本原则,多读文献,多交流讨论,但这是哲学,不是具体的教科书。原则上,每个研究方向都有不同的门径,就算是读文献,那应该读什么文献?就算是交流讨论,找谁?这对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新手来说有些困难。当然,过一段时间,总能入门、入正轨。不过,如果有一些“科研教科书”,是不是会更好一些?一定会有人觉得没有必要,那么回想一下,中学和本科时如果没有教科书,学生将如何学习,是不是会费劲一点?
       科研的教科书不必很复杂,可能只是几个网址,或者一点点信息,或者就是个文章列表。当然,更高级一点的科研教科书最好有点研究过程或实验步骤。写下这些内容对于做过科研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打破新手的科研壁垒或许会十分有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629693.html

上一篇:列出方程问题就解决了么?
下一篇:思考题(十六)如何实现二维颜色棒?
收藏 IP: 159.226.169.*| 热度|

6 武夷山 肖建华 刘洋 陈楷翰 张骥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