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vein

博文

读研交学费,科研生力军溃不成军? 精选

已有 10817 次阅读 2013-2-8 09:2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学费, 生力军

    看见网上关于研究生改革收学费的问题讨论得沸沸扬扬,说实话,现在对我已经没有任何利益关联,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结合自己的体验,趟趟这趟浑水。讲几个自己亲历的事。
    记得以前每次跟老板吃饭(我硕士和博士的导师,我们都私下叫他“老板”,当然有时他在的时候不小心也会这么叫)。他总是跟我们说他回国后的三个开门大弟子很厉害,而我们这些都差得远。我们心中虽然有些不快,但事实面前也无话可说。由于他的一个大弟子留在了实验室当老师,很多时候带我们做实验,有一次私下里他说我很不努力,完全没有他们当时刻苦,说完他想了一下,补充了一句,“不过你们现在待遇也低得多,当时老板给我们三人每人每月补助都有一千多呢。”我默然,心里想你不是存心炫耀吗,当时已经是08年了吧,实验室发给我的补助和学校的生活补助加到一起还不到一千呢,而老板在2001年就能给他们每月一千,对比物价水平就,我心想难怪你们当初这么“为他卖命”。
    我承认,我虽然很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有时候也会想想理想,我实际上还是一个为金钱而活的人。当年我考研的时候我也去签了一份工作,如果上不了公费,那我就去上班。而且我没有选择当时名气更响的本科母校的虽然有其它原因,但一个原因就是我后来硕士博士的母校全额奖学金比例大很多。结果以多不到10分的运气拿到了奖学金。上完硕士毕业找工作,我有点懊恼,虽然上学没交学费,但专业比本科那个专业冷门,找到好的工作要困难很多,想着自己对做科研还是很有兴趣,就心不在焉地去找了一下工作,开始准备读博。在读博的过程中,看着每月卡上不到一千元的收入,回想起为我操劳的亲人,一个年近三十的人很不是滋味,看着离学校不远的当年本科签约的那家公司我常想:命运给我的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如果当年我少考了10分,虽然当时每月只有2600元(2005年,重庆),混到我当时我肯定没这么寒酸。
     熬了四年,博士总算毕业了。就在我毕业答辩后,学校来了一位在我们领域很有名的美国的教授到学院座谈,当时他说起他的几个得意门生博士都读了五年以上,时间长有利于在博士期间多出成果,以后好找工作。学院里面一位博导开始抱怨说国内的学生一个个都很浮躁盼望着赶快毕业走人,课题不好延续。我当时说了一句,主要是在国内待遇太低,如果都像国外待遇,我们也愿意静下心来做课题,多呆些时间出成果。美国的那位教授于是说了他们学生的待遇,在弗吉利亚的小镇上每月到手1700多美金,一家三口基本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很多博士生都是拖家带口,基本生活不会有问题。而我当时的待遇是包括实验室的补助不到1500元人民币每月,我会愿意留下来多读几年吗?当然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吃饭肯定没问题,但是差不多三十岁的人了,能这样下去吗,有些事可以等,很多事实不能等的,比如孝敬老人,“子欲养而亲不待”!
      因为想从事科研方面工作,毕业后开始找博士后职位,海发了近三十来封求职信出去,最后收到几家国内高校或研究所接收函和国外一家的接收函,我也知道,硬件平台上大家基本差不多,国内环境熟悉,更容易“短平快”出成果,收入一年也有十多万,税后只有七八万,国外是其两倍多,我自己比较倾向国外。加上咨询了很多人都认为,大家也觉得国外大环境好些。于是我来了德国。发现这边平台实际并不比国内好,但是全世界在这工作的年轻人,博士、博士后特别多。有时我会想,怪不得德国是欧洲火车头,科技发达;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把一生中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已经献给德国了。德国政策很聪明,通过好的科研环境、比较公平的待遇,把很多世界各地科研生力军吸引过来。
      大家都知道,在科研上,年青人,尤其是博士生和博士后才是真正的站在科研前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尤其在中国大环境下更是如此,体制原因,导师们大部分精力被跑项目、找钱占去,课题基本都主要是博士生做(国内博士后比较少)。对比起来国内国际研究生职能基本一样,而且国内由于导师精力被跑项目占据太多,对科研的实质贡献更大(这不是导师的错,体制的错)。再看看世界各地博士生的待遇:据2007年一位到实验室做报告老师说当年他们博士生每月是一万二千八百港币,结婚了的话养家基本没问题;09年看到香港理工的一个广告待遇是每月两万多港币。在德国哥廷根博士生每月为一千四百欧元(合人民币一万两千),一个三口之家,一月基本生活400欧足够,房租电费交通等加在一起不超过500欧(40平米,私房,学生公寓应该不到300欧欧左右);还有五百欧可以做点别的。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国外科研做得好,国内太浮躁,为了生存,是没有人去注重道德的,生存只需无法谴责。“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很荒唐。做科研本身就是个清苦活,但清苦到饭都吃不起,除非居里夫人式的人物,肯定没人愿干。
       写到这儿,也不想多说了,我自己就很后悔当时没有出来上博士!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559-660480.html

上一篇:浅略评《文艺女青年柴静,没有修过高等数学因此不深邃》一文
下一篇:关于北大包身工教育下退学申请的几点看法
收藏 IP: 82.83.51.*| 热度|

35 徐耀 周祺惠 朱志敏 赖波 吕喆 周向进 胡孟晗 肖振亚 齐江涛 吴志诚 赵美娣 何宏 张波 蒋永华 魏武 闫安志 柳海涛 李宇斌 吴锦宇 庞晓明 于涛 周华 丁邦平 唐向南 吴军 刘安金 guershao2008 wodong Yigg buer007 wndmy airuqi biofans hl11231118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