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的1月19日是美国一年一度的“马丁·路德·金日(Martin Luther King Day)”,以纪念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标志性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斗士。这个日子是美国全国性的法定假日,定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遇刺身亡后,不断有人提议设立纪念日。不过此事一波三折,直到1983年,时任美国总体罗纳尔德·里根签署法案,在联邦范围内设立这一纪念日,并于1986年第一次施行。不过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只有制定联邦政府雇员和华盛顿特区的假日的权利,因此各个州是否接受这个纪念日,还要由各州自己说了算。一直到了2001年,美国才实现了在全国50各州范围内共同庆祝这一节日的局面——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转眼又到了这个日子,关于马丁·路德·金的那些历史再次被人们谈起。来波士顿之前,我并不知道,原来马丁·路德·金与波士顿这个城市渊源颇深:他的博士学位是在波士顿大学拿到的,而且他最早接触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也发生在波士顿。而伴随他与波士顿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的,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闹的沸沸扬扬的“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Martin Luther King authorship issue)”。
(波士顿大学)
按照波士顿大学的说法,马丁于1951年来到该校,目的是寻找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以进行他的伦理学及哲学研究。波士顿大学有一个马诗教堂(Marsh Chapel)。教堂的负责人也和其他的院长平级,称为dean,且同时在学校内负责宗教事务。当马丁到达波士顿大学时,一个叫霍尔德·舍曼(Howard Thurman)的神学家被任命为马诗教堂的负责人。舍曼是在美国白人占主导的大学里,第一个被任命为院长的黑人。马丁受舍曼的影响很大,这或许是宗教信仰加上相同身份的认同感。他不仅去听舍曼布道、讲课,还将他奉为精神导师。正是舍曼向马丁讲述的自己到印度去见甘地的经历,让马丁对“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产生了兴趣,并产生了去印度亲见甘地的想法。今天波士顿大学里有一个以舍曼命名的“霍尔德·舍曼中心(Howard Thurman Center)”。
1955年,马丁·路德·金以博士论文《A Comparison of theConceptions of God in the Thinking of Paul Tillich and Henry Nelson Wieman》获得该校系统神学(systematictheology,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的博士学位。因此他被成为马丁·路德·金博士。
(马丁·路德·金的博士论文)
1985年,马丁·路德·金的遗孀请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帮助编辑和整理出版《马丁·路德·金论文集》。这项努力被称为“金论文计划(KingPapers Project)”。组织者计划出版40卷金博士的演讲稿、布道稿、论文、信札等各类文件。工作人员在整理历史文献时,发现金博士的博士论文,与波士顿大学更早毕业的一个学生杰克·布泽(Jack Boozer)的论文出现大面积雷同。1989年12月,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东窗事发。
大量主流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这一颠覆伟人“高、大、全”形象的事件。虽然之前关于马丁的私生活等等一些列传言从未停止,而这一次,白纸黑字的证据让许多人都在等待着看马丁的母校波士顿大学如何处理这一一定会被写进历史的丑闻。
波士顿大学按照惯例,组成了调查委员会对金博士的博士论文抄袭指控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非常坦率:他抄袭了,而且他的博士论文的主要部分(major portion)剽窃了进行同一领域研究的数位作者的作品。但最后,波士顿大学做出了一个让人们不知道如何接受的决定:保留马丁·路德·金博士的学位。但将一封陈述调查结果和结论的信件附在波士顿大学图书馆马丁·路德·金的博士学位论文后面——好比在档案里注上了一个污点。为什么不撤销他的学位?因为虽然金博士“行为不当(acted improperly)”,但他的博士论文仍然“对学术做出了贡献(makes an intelligent contribution to scholarship)”——原来如此,这不就是哲学博士(PhD)授予学位的标准么?这么一条一出,谁还能提出反对意见?媒体顺藤摸瓜,调查得知马丁的主要抄袭对象杰克居然和马丁师出同门,是同一个教授的学生,质问导师和答辩委员会是不是当年在马丁毕业时就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有人找出金博士入读波士顿大学之前在其他学校的成绩很差(平均成绩C+,而班级成绩却是A-)的证据,质疑波士顿大学是否在录取他的时候因为他黑人的身份而特事特办,给与照顾。波士顿大学均予以否认。故事越挖越多,越挖越复杂。此后人们陆续发现马丁的其他作品,包括演讲稿,都有抄袭嫌疑。
马丁的主要抄袭对象杰克,后来成为亚特兰大艾莫瑞大学的宗教学教授。他和马丁是朋友,甚至对马丁的事业也多有启迪。马丁的孩子在其葬礼举行之后,还曾在布泽教授家借宿了几晚。根据《纽约时报》1990年的一篇报道,在抄袭事件一被媒体爆出时,布泽就获悉了此事。而他除了和家人谈起此事,对外界一直三缄其口,他并不在乎自己的文字被马丁抄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布泽的妻子说,“马丁·路德·金的故事,瑕不掩瑜(Martin Luther King's story is one that's more than footnotes)”。
今天远离当时媒体的喧嚣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回味起这些故事,还让人不胜感慨。马丁·路德·金的抄袭事件,处理得是否妥当?波士顿大学承认马丁抄袭,又不撤销学位的做法对于维护学术公平是否足够?当伟人、政治、人权、意识形态、学术公平这些元素交叉在一起时,事情却变得无比复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