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Meng Wang
时间飞快,在上一个秋冬之交,也是大家刚刚把小麦种子冬播上的时候,小编推出的“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第一期与大家见面了;巧合的是,那一期也正是介绍小麦种子萌发与休眠相关QTL克隆的文章。
伴随着田间的小麦发芽、出土、过冬春化、立春后茁壮成长,我们的“我要上PC”系列推送也在每周二凌晨准时与大家见面,到这一期一共出了十五期(详见文后链接)。这十五期里,我们梳理了2005年以来Plant Cell杂志上小麦领域的25篇文章,这里面有单基因的功能研究,也有全基因组尺度的分析;有遗传学研究,也有表观遗传学研究;有小麦研究史上经典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也有最新的技术;有小麦与其他作物的比较性研究,也有小麦与微生物的互作研究。这期间,很多读者积极参与了一些文章的讨论,尤其是Ph1文章的推送,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也有读者专门撰稿参与争鸣;在这里,小编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在拜读PC上文章和写这十五篇推送的过程中,小编受益匪浅,也希望读者也都能有一些收获和对自己研究的启发。
通读2005年以来的这25篇小麦研究文章,小编还有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研究一定要细,支持结论的证据一定要足,这是PC文章很大的一个特点,也是高水平文章和高质量研究的必备条件,但可能也是很多小麦研究者的一个弱项。每个结论,尽量从正反(例如过表达、RNAi)两个角度给予证明,尽量用不同的实验手段(例如酵母双杂、BiFC等)给予证明,尽量要有正负对照。
其次,小麦的研究要从小麦中来,并突出小麦的特点。尽管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参考和借鉴,但小麦的研究如果离开了小麦,那是PK不过模式植物的研究的,也会丢掉研究的意义和文章的趣味性。这点我们在推送中多次暗示过。
第三,拟南芥、水稻等单基因突变体库很成熟,但是小麦则没有,所以一定要注意小麦特殊遗传材料的使用,这是小麦研究的宝库。
第四,以时间轴来分析这25篇文章,尤其是这两年的小麦PC文章,全基因组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对于小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一旦跟不上、不会用,研究吃力不说,也容易被很多从模式植物转来做小麦的课题组弯道超车。
第五,要学会合作。一个课题组很难又有好材料,又会图位克隆,又会生物信息,又懂分子生化,尤其是对于很多做小麦的课题组都是育种起家,合作就更重要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都是一些个人根据这25篇文章总结的拙见,欢迎大家讨论并指正。从下一周二凌晨开始,小编将会推出 “PNAS经典品读”系列,欢迎大家关注。不过,“我要上PC”系列故事也没有结束,仅18年1-4月份,PC上就有三篇新的小麦研究论文上线,相信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精彩的研究发表,我们到时再见~
小麦种子萌发相关QTLs的研究--窥视小麦功能基因挖掘的不同途径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二)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四)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五)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六)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七)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八)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九)
“我要上PC”—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十)
TB1基因剂量调控小麦花序构型和发育—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十一)
小麦籽粒硬度Hardness Locus的进化研究—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十二)
从全基因组角度看小麦的进化—小麦领域Plant Cell上论文合辑(十三)
新年伊始,重磅袭来——Plant Cell在线发表中国农大孙其信和辛明明团队关于小麦基因组印迹方面的研究
小麦特异microRNA9678介导靶基因产生次级小RNA并通过GA和ABA通路参与小麦种子萌发
欢迎关注“小麦研究联盟”,了解小麦新进展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wheatgenom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