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川农陈学伟团队在cell发表论文。次日,学校发出1350万元重奖陈学伟团队。这一定会引来新一波关于“重奖论文”现象的激烈讨论。
还是要澄清一点,依据川农发布的信息,确认陈学伟和李伟滔作为第二层次人选,连续五年每人每年资助25万元,一次性特支后补助50万,共计300万元。列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单列资助陈学伟和李伟滔团队条件建设费和专项科研经费每年200万,5年共计1000万元。依据《教职工奖励办法》,单列奖励论文作者50万元。依据《关于调整基础性绩效工资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实施方案》,提高陈学伟研究员基础绩效工资标准,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档次执行。依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根据学术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特配陈学伟和李伟滔专职科研助手每年2名,5年共计10名。这样算下来只有50万是奖励给论文作者的,其实一点不算高了。在当前科研环境下,从川农方面考虑,该给做出重要工作的人才奖励。川农不像中农、南农以及福建农林等东部院校,很难吸引到农业类顶级人才。即使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需要动脑筋,不然一不留神就被挖墙脚了。还记得前段时间西部高校希望出台政策禁止东部高校在这里挖墙脚。
奖励伴随着我们每个人一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军队,小至家庭、个人,都离不开奖励。“奖励同权力、法律、道德等是人类社会人文管理体系的标志之一。奖励和惩罚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你所管辖的“团体”就会出现预料不到的问题,相反,你也不可能管好你的团体。奖励是对社会或团体的一种“刺激”,使得它们得到一种精神或力量”(引自百科)。对个人来讲,哪天碰上辛苦活或有点小进展,晚上犒劳自己一顿好吃的,这就是一个奖励。无疑,人也罢,动物也罢,都是需要奖励的。
既然人们需要奖励,那么对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给予奖励是理所当然该鼓励的行为。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分为外部奖励和自我奖励;可分为短时奖励和长远奖励。即使你这个人淡泊名利,不贪图荣华富贵。一旦你做出对国家、对公司等组织有利的重要贡献,国家、公司等组织早晚得奖励你。奖励你不仅仅是因为你重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国家或公司需要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果不奖励不善待这样的人,广大劳动人民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这个国家不重视人才。
对科研人员奖励就会带坏风气吗?反过来看,如果国家撤销国家奖,撤销院士,没有任何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的科研风气就是好的吗?这样的科研风气更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带不带坏的关键还是在于科学家自己,不能归咎于奖励将科研风气带坏。被带坏的是什么样的人?带不坏的又是哪些人?以前看到一个笑话,一个人自诩不贪图名利,他的对头就说了:你贪图的就是“不贪图名利”的名。
有个词语叫“论功行赏”。讲的就是什么样的功劳要给予什么样的奖励。“论功”的能力很重要,论过了不行,论少了也不好。发篇CNS就奖励1000多万,清华北大的财政会不会夸不知道,显然川农不会。至于发一篇论文奖励多少钱那是学校和国家的事,但发不发灌水文章,跟不跟踪热点,跟不跟风那是科学家自己的事。至于羡慕眼红与否,那也是自己的事。国家给你津贴是国家的事,拿不拿出来讲那是你的事。不能因为有些人出来讲,国家就不发了。
国家或者学校还是需要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给别人论功行赏的事,我们就别参与了,还是埋头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吧,这才是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