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多国传唱的两首儿歌比较与语言习得

已有 3393 次阅读 2021-6-1 23:05 |个人分类:语言文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儿歌有利于训练儿童语言、启迪儿童心智,能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好的儿歌还能在国际间传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儿童节之际,想到两首儿歌的曲调,即《两只老虎》和《小星星》的曲调。这两首曲调分别来自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被许多国家的儿童普遍传唱,只不过歌词内容因国家不同而有所改变。

说到儿歌对儿童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习得的促进作用,我想起两年前在一次学术沙龙所作的关于综合联想学习中的各种举例材料,其中就有利用童年记忆中的曲调以强化对各种语言字符的记忆。如果要追寻童年记忆的曲调至最深处,到最初二三岁的记忆,非《两只老虎》这一儿歌莫属。三十年前我在英语初级教学中就利用儿童头脑中已有的音乐元素来教他们唱《字母歌》(ABC)、《约翰兄弟》(Brother John)。后来才发现,中国儿童熟知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曲调,来自西方,刚开始与教堂修士有关,到了中国则把歌词改为让儿童颇感奇怪的“没有耳朵或尾巴”的老虎。

作曲家莫扎特因其早熟、多产以及优美而令人难忘的旋律而被人们铭记。《小星星》的曲调,讲英语的人都知道是来自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且许多人认为这是莫扎特最早的作品之一。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情。莫扎特的确在 1780 年代初谱写了一组钢琴变奏曲,此曲很可能是当时年轻的莫扎特为他教的音乐学生准备的钢琴练习曲,是根据当时流行的法国民歌“Ah, vous dirai-je, Maman”(啊,妈妈,我想告诉你)谱写的变奏。歌词大意是:“啊,妈妈,我想告诉你,是什么让我痛苦。爸爸想让我像大人一样懂事,可我说那些糖果比懂事更重要。”所以此曲的作者身份至今仍不清楚。至于《一闪一闪小星星》的英文歌词,起源于英国作家简·泰勒(Jane Taylor) 的一首诗,于1806年以《星星》(The Star)之名出版。其他国家的儿歌都以此诗为基础翻译改编而成。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两岁时)呀呀学唱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接触国际化的内容了。真应了那句话,“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另一方面,虽说儿童唱的曲调是多国一样的,但歌词又是各不相同的民族语言,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文化差异。正如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在其著作《文化模式》中所说,“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社群的习俗就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了。到他呀呀学语时,他已经是文化的造物了,而到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的习惯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已是他的戒律。”

   From the moment of his birth, the customs into which he is born shape his experience and behaviour. By the time he can talk, he is the little creature of his culture, and by the time he is grown and able to take part in its activities, its habits are his habits, its beliefs his beliefs, its impossibilities his impossibilities. 

   以下是这两首儿歌在不同语言中的唱词比较(ppt):  

 1 《两只老虎》《约翰兄弟》(因国家而异,在法国为“雅克兄弟”):

brother.png

korea.png

2 《一闪一闪小星星》:


微信图片_20210601124720.jpg

写完上述内容,也开始奇怪于自己行为的变化。从年龄来说越来越够得上爷爷的称呼,可博文的题材却越来越小儿科。当我年轻时我教孩子们借助儿歌曲调记忆英语;在我中老年时,好像有了回馈,即利用老年人爱听幼儿稚嫩声音的这一爷爷心理,让我再次利用情感记忆,在利用网络欣赏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的歌唱声中,又认识了一些法德日韩等语言词汇。当越来越觉得幼儿声音那么可爱的时候,我似乎觉得我真需要当爷爷了。  

    相关链接  语言与音乐 lingo-musi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262-1289259.html

上一篇:当年已怀凌云志,今朝梦圆慨而慷!
下一篇:环境日杂谈: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个体感受
收藏 IP: 223.80.71.*| 热度|

2 薛次伟 刘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