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欧美 tenure-track 的可能弊端
核心:
为了通过量化评价,只能找容易做的“软”题目。
6年以上,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软题,不愿意去做硬题目了。
短期评价形成的认知模式,进一步制度性地传递到下一代。
一、欧美的 tenure-track 直接引起50年的瓶颈期?
当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欧美 tenure-track 的好处时,“我们似乎忘了,只有实践中行得通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欧美大数据实证已经证明:
(1)真正的高价值论文,难以在顶级期刊发表。
(2)包括诺贝尔奖成果在内的大多数高价值研究论文,并不是高引用论文。
(3)基金申请书的评语,与其执行结果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短期评价指标,阻碍科技创新。
假定博士生需要3年,后面教职 tenure-track 需要3到6年。在20到30岁的时间里,一个有志于科技年轻人,已经被“同行评议”驯化出“自主寻找最能通过老大爷评价的研究课题”的习惯了。
这6到9年的“保守化”,基本上传摧毁毁了牛顿、爱因斯坦。历史上的牛顿奇迹年(23岁,乡下)、爱因斯坦奇迹年(26岁,专利局),都在这个时间段里。还有20世纪初期创造量子力学的一群娃娃们。
这6到9年的“同行评议”的直接后果,就是1970年代以来,欧美地区没有重要的科技成就了。假如说真的有的话,就是计算机互联网了。50年的瓶颈期(平静期)。
爱因斯坦在逝世前一月所写的自述片段中,说得非常明确:
“鉴定专利权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事。它迫使你从物理学上多方面地思考,以便为鉴定提供依据。此外,实践性的职业对于象我这样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拯救:因为学院式的环境迫使青年人不断提供科学作品,只有坚强的性格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不流于浅薄。”
以杀死牛顿、爱因斯坦为荣?
欧美的tenure-track,符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吗?教育和人才成长是农业,还是工业?
二、欧美专家的一些批判观点
(1)2017-04-20,诺贝尔奖获得者谴责“缺乏想象力”的研究资金模型
Nobel laureates condemn ‘unimaginative’ research funding models
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声称决策者更愿意将钱分配给他们知道会取得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主要是希望再次当选(拿到资助)”,而不是资助那些“对国家好的”研究。
哈佛大学贝尔德科学教授Herschbach教授表示,继续以这种方式资助研究将“抑制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因为他们将“没有自由跟随研究项目的发展方向”。
因此,理查德爵士说,创新很有可能会枯竭,或者美国和英国等领先的研究国家将落后于中国等新兴国家。(傻注:好消息!)
(2)2008-04-17,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Kill peer review, save civilisation
扼杀高新颖的工作并使领先的研究人员“几乎不可能”做出不可预测的发现的“灾难性”科学资助体系正威胁着我们文明的未来。
布拉本教授认为,1970年代对研究建议的审查的引入导致了缺乏重大科学发现。他说,最激进的想法不太可能获得资助,因为在被证实之前很难打动同行。 “大约在1970年之前,科学家们相对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做事,但是新的规则几乎使不可能的继任者(对于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做出发现来促进21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3)2011年《大停滞 The Great Stagnation》一书的作者考恩(Tyler Cowen)认为,作为世界科技领头羊的美国,自从1973年以来人民的中位工资没有实质增长,经济已经进入了停滞。究其原因,他认为到1970年代,美国已经基本摘取了“低枝果实”,包括:大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红利,大幅提升受教育人口的比例红利,最重要的是,目前支撑经济的主要科技都是1940年前发明的,在这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只有计算机,其他乏善可陈,技术领域形成一种“高原平台”的停滞景观。
(4)物理学家 Neil Turok 说:“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这是很令人震惊的现状。”
他说:“现如今,物理学家撰写许多的论文、建立许多的理论模型、举办许多的研讨会议、相互引用彼此的研究成果——我们拥有了好的科学所需要的一切。但我认为,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就是要能成功地作出预言,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5)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William G. Kaelin Jr 2017-05-25撰文《Publish houses of brick, not mansions of stra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45387a
The danger is that papers are increasingly like grand mansions of straw, rather than sturdy houses of brick. 危险的是论文越来越像稻草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
Overly broad claims push the peer-review system past its limit. 过分广泛的主张使同行评审系统超出了其极限。
三、曙光
“为原创项目开辟单独渠道,采取专家或项目主任署名推荐、不设时间窗口接收申请,探索实施非常规评审和决策模式,着重关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弱化对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可行性等要求,优化完善非共识项目的实施机制。”
……
无需我唠叨了。
“从0到1”原创成果“胎死腹中”的悲剧,就要终止了。
其实,我国大专家在1950年代、华罗庚在1970年代早就发现这点了。欧美 tenure-track 了,这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为天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
参考资料:
[1] 2017-04-20, Nobel laureates condemn ‘unimaginative’ research funding models
[2] 2008-04-17,Kill peer review, save civilisation
[3] 搜狐,2018-06-10,当今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s://www.sohu.com/a/234917479_99913565
[3-2] 2018-06-02,Why some scientists say physics has gone off the rails
https://www.nbcnews.com/mach/science/why-some-scientists-say-physics-has-gone-rails-ncna879346
相关链接:
[1]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The Great Stagnation: 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
[2] 2020-01-20,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3] 2020-01-19,俺不迷信“国际评审”(“同行评议”的局限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882.html
[4]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5] 2020-03-06,破除论文“SCI至上”:尊重客观规律是核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2115.html
[6] 对科技成果代表作评价的具体建议[J],真傻,科技中国,2019-02-25,2019,(2):4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4530.html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120
[7]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J],真傻,科技中国,2019-11-19,2019,(11):34-3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