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从2014年南方日报采访美国铁路华工足迹说起

已有 3264 次阅读 2017-4-23 08:1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2014年南方日报采访美国铁路华工足迹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4月23日发布

鉴于涉及事实和学术规范,所以不得不说。

一,

 2014年5月14-30日间,南方日报采访组连续发表了十篇力度很大的探寻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足迹的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得反响。显示了媒体参与的力量。


2014514,南方日报的第一篇报导发表:《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一)》,“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林亚茗曹斯 金强赵杨发自美国

  总策划张东明吴锐成王更辉林琳统筹徐林林亚茗金强

150年前,一枚道钉第一次在华人手中的铁锤下,被打进美国首条跨州铁路的铁轨。然而,作为这条铁路最艰险路段的主要建设功臣,他们后来却像铁轨上无数道钉一样被忽视。

150年后,这一枚枚被历史尘埃所磨蚀的道钉,终于被擦亮。

2014510,在这条铁路当年的合龙点——美国犹他州奥格登市,金钉节·首条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竣工145周年纪念活动的仪式上,华人代表被活动主办方邀请优先合影,以弥补当年无一华工参加合龙仪式合影的遗憾。

  在现场,由《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广东省侨办、南方日报派出的专题调研采访组,与300名华人一同亲历这一刻。此前,美国劳工部还举行纪念仪式,将19世纪在美国修筑跨州铁路的华工载入荣誉榜。

这些华工大多来自广东四邑。因此,《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启动后,美国铁路华工历史被列为其中的重要部分。

  南方日报提出,揭开华人先驱参与建设被誉为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工程的史实,还原铁路华工及美籍华人的奋斗史,弘扬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的粤侨精神,广东媒体不应缺位。为此,南方日报与广东省侨办从2013年起开始筹备这一专题调研采访项目。

20144月到5月,在华工参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年之际,南方日报采访组沿着当年有关铁路建设的线路行走,从江门侨乡,到美国旧金山、拉夫洛克、卡森、萨克拉门托及盐湖城……再寻道钉被磨蚀的真实事迹。”“这段道钉的历史,华工乡亲应当记住,美国华人应当缅怀,广东侨史及中美两国历史也应当载入,让道钉不再沉默。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4/05/14/24300770.html

  二,

  我的博客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些报导。并收入了黄安年著《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的《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博文目录(2007年5月22日—2014年7月5日)》一文中(台北华艺出版社2014年8月)其中有涉及转发南方日报报导和有感于报导的博文。

51,“鐵路華工故事應更多寫入美教科書”

推薦南方日報記者趙楊、金強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年5月14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406.html)

54,從萬名築路華工進入美國勞工名人堂說起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4516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855.html)

55,華工後裔參與橫貫美國兩大洋鐵路合攏影照,4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16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955.html)

56,美國東西大鐵路華工傳奇(電視記錄片)

黃安年推薦  ,黃安年的博客/2014516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997.html)

57,從李天沛招聘華工赴美建築中央太平洋鐵路說起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5517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5137.html)

58,再談從李天沛招聘華工赴美建築中央太平洋鐵路說起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5517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5266.html)

59,為鐵路華工後裔自豪的趙耀貴,揭開了美國鐵路華工人數之謎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18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5445.html)

60,從鐵路華工後裔趙耀貴發現鐵路公司的華工工資單說起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18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5471.html)

61,鍥而不捨地尋找美國鐵路華工後裔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0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044.html)

62,“文書子”現象是華人反種歧視的特殊手段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0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061.html)

63,再談重視美國鐵路華工墓地的維護和研究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1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324)

64,臺山歷史文化集第二編口供紙提要,25

黃安年輯,黃安年的博客/2014521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450.html)

65,讓更多美中人民瞭解建設北美鐵路華工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2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586)

66,關注鐵路華工的美華人學者趙汝誠、志願攝影師李炬、美國史研究者黃安年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2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587)

67,我們需要更多熱心尋訪北美鐵路華工攝影義工李炬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2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589)

68,有感于華工與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座談會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2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597)

69,華工建設北美鐵路博文目錄(20073-2014522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2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599.html)

70,《李文莊公家乘》家譜中松庵房支系記載了招聘鐵路華工的李天沛等人,5

黃安年文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3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880)

71,臺山歷史文化集第六編僑刊鄉訊提要,8

黃安年輯,安年的博客/2014523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886)

72,重視民刊、僑刊、鄉訊中的美國鐵路華工資訊研究

黃安年輯,黃安年的博客/2014523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901)

73,美祖籍臺山華人三藩市市長李孟賢暢談鐵路華工的歷史貢獻和紀念設想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3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946)

74,重視美國鐵路華工話題的出版,1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3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990)

75,曹德謙《美國演義》(第六版)講述美國鐵路華工的故事,11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4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180)

76,臺山歷史文化集第一編“金山伯”的故鄉提要,11

黃安年輯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4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193)

77,呼籲美中合作開展鐵路華工後裔口述史工作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4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233)

78, []塞繆尔·莫里森等著:《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敍述美國鐵路華工,11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4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277)

79,臺山歷史文化集第四編陳宜禧和新寧鐵路提要,14

黃安年輯 ,黃安年的博客/2014525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446)

80,重視陳宜禧與美國建築太平洋鐵路研究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25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7480)

81,《廣東臺山華僑史》近代大事記中有關美洲華僑華人精英的記載(一),26

黃安年推薦梅偉強、關澤峰著,黃安年的博客/2014526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7662.html

82,《廣東臺山華僑史》近代大事記中有關美洲華僑華人精英的記載(二),26

黃安年推薦梅偉強、關澤峰著,黃安年的博客/2014526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7664.html

83,《廣東臺山華僑史》近代大事記中有關美洲華僑華人精英的記載(三),24

黃安年推薦梅偉強、關澤峰著,黃安年的博客/2014526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7668.html

84,重要的是第一次認真地連續報導

黃安年文黃安年的博客/2014531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9158.html

 在一篇博文中我对于南方日报的系列报导评论道:

重要的是第一次认真地连续报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531发布

 最近,《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召开“华工与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座谈会,会上与会专家高度赞扬了南方日报《再寻沉默道钉》系列报道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媒体有关沉默道钉的报道历史,可以看到,尽管此前有过多次、多篇报道,但是往往是单篇的分散性报道,没有形成系列和规模,其立度远没有这一次,影响也不及这一次报道。可以说,这是第一次认真地连续报道,其可贵之处也在这里,在于认真而连续。

这次报道是在政府和学术机构推动下的一次媒体主动出击,也是媒体和海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志愿者之间的有效合作。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对于沉默道钉群体的关注,对于这个群体,我们以前关注不够源于了解不多,甚至对于为何称一个半世纪前的赴美铁路华工为沉默的道钉也也不甚了了,2009年我们媒体对于北美铁路华工的报道没有发出任何声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铁路馆上没有铁路华工的身影、沉默道订研究甚至没有能够在我们的许多重要学术工程中具名立项,2014年南方日报开展了系列的调查和报道,其影响自然昔非今比。

笔者所期望的不限于第一次认真地连续报道,还希望有第二、第三次。如果第一次认识探寻意义之旅,那么这第二次需要立足于探寻沉默之谜,其重点需要揭开探寻沉默道钉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把注意点集中在基础性调查和研究上,否则可能依然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上。

       

   其实《沉默的道钉》正是笔者2006年编著的书名,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道钉不再沉默》,也是笔者2010年、2014年版的书名,分别由白山出版社和台湾华艺出版社出版,后者是增订繁体版。南方日报的寻访行和我本人不无关系。

   在南方日报进行系列采访活动前的201438下午南方日报记者赵杨先生来访,要求提供一些建议。

在第二天的博文中,我记叙如下:

给赴美考察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遗址朋友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9发布

2015年我们将迎来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2019,我们又将迎来太平洋铁路建成的150周年纪念。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系统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华工的基础性和专题性研究都很有必要。

近年来,赴美考察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遗址的研究人员、媒体人员、自愿爱好人员增多,沿着当年华工参与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考察,把历史遗迹考察、口述史调查、古今变迁、后裔追访等活动集合起来,很有意义。

昨天下午1600-1830,南方日报记者赵杨先生来访,要求提供一些建议。

我的希望是:

*做好功课:对于华工参与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历史研究与现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功课做的愈充分,知己知彼,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加强沟通: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除了和专业研究人员保持必要沟通外,最重要的是要和同样计划或者已经考察该线路的媒体沟通,借鉴经验教训,避免重复。

*抓住重点:一次考察时间有限,务求重点明确,尽可能深入一些,有所收获。

*突破难点:突破难点是关键,难点的选择需要做足功课。

*联系协会:到了铁路沿线需要和当地的历史协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取得联系,也许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4332.html

在这次采访中,我还慎重推荐了已经走过了两次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摄影专家李炬,如果需要我可以介绍他作为系列采访活动的向导和义工,提供必要的帮助,毕竟南方日报采访组的人从未去过。

                   

李炬在《愿为铁路华工鼓与呼》一文中清晰地记叙了这一过程。他写道:

我开始关注美国第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纯属偶然。曾经计划沿着美国19世纪驿马快递之路(Pony Express)或威廉·亨利·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探险西部时的路线考察,我在规划旅行路线的时候,发现华工修建的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的一些资料,特别了一批当年拍摄的历史照片,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

2012年秋天,我驾车旅行到犹他州盐湖城,从金道钉国家历史纪念地开始,沿华工修建的铁路线,一路向西寻访。主要目的是沿铁路线游览风光胜地,寻找19世纪60年代美国摄影师哈特拍摄老照片的地点,观看150年的沧桑变化,对铁路沿线地理状况有所了解。最初并没有想到以后再走多次,也没有想要深入探究这段历史。

两个星期沿铁路寻访下来,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一是这条铁路沿线很好玩,地貌多样,场景壮阔,山川河谷风光秀丽,沿途小镇历史遗迹保存完好,还有早期华人在这里生活的痕迹,是适合在美国深度旅游的理想路线之一,仅仅两周时间很多值得去的地方还没有走到。二是在铁路建设最艰难的地段有纪念碑记或标牌,记载了华工的丰功伟业。在寻访铁路沿线遇到的人们,都对华工事迹有所了解并交口称赞,促使我想深入了解华工修建铁路的历史。我发现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专门研究北美铁路华工的学术机构,便与斯坦福大学联系并把我拍摄的照片分享给他们,很快得到了回复和高度评价。

之后我与黄安年教授建立联系,对我做的探寻也给予指导和鼓励。

2013年秋天,我从旧金山沿太平洋铁路第二次寻访,一路行进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从西向东对19世纪60年代修建的太平洋铁路作了一次全线寻访,了解到这条铁路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看到铁路运输大动脉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次沿着太平洋铁路寻访,拍摄了一批照片,随着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0145月,有前两次太平洋铁路寻访的经验,黄安年老师促成我第三次沿着这条铁路探寻,推荐我为南方日报记者赴美沿线采访太平洋铁路历史做志愿者,兼做向导和特约摄影师,为他们高效采访和报道出一分力,《南方日报》就这一专题连载数星期,系列报道了铁路华工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媒体的报道使北美铁路华工的事迹在中国特别是侨乡广为传播。在510金道钉节的纪念活动中,我结识了多位铁路华工后裔和为宣传华工事迹奔走的摄影家和各界人士,恰在此时,铁路华工作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劳工群体,进入美国劳工部的“荣誉堂”,我预感到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用图片可以展现给更广泛的两国民众。

     (黄安年著:《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北京华艺出版社,20172月版,第11-14页)


      我还推荐李炬参加了201498-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并在会上建议会议主持人给他时间展示了他所拍摄的部分珍贵照片。会后,我和李炬还和南方日报采访朋友的单独聚餐聊天,记得还在聚餐时特别提起这次美国行的一些旅行费用由于涉及刷卡消费等,还是李炬先垫付的,到了9月尚未结清,希望南方日报尽早结账,因为李炬是个人垫付,他们表示要尽快结清。此外还有一次在华南师大的一家餐厅里与沈卫红有次单独聚餐,就在这次会上我将仅带一本的《道钉,不再沉默》(白山出版社,2010年)赠送与她,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李炬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不可取代的。

                   

 在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一书中多处提及20145月的赴美考察华工铁路活动,例如图B74就是金强所拍摄,B202是南方日报记者拍摄的。绝大部分的铁路沿线照片是李炬拍摄的,这不仅由于他对沿线的熟悉,而且他收集了大量的当年阿尔弗雷德哈特所拍摄的原始照片,而且本人的历史摄影技术堪称一流。

  在《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一书的D6社团媒体中专门提到“为纪念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中国南方日报集团于2014年开展了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的系列报导”(216页),D78-81四张照片反映了采访团采访旧金山市长和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负责人的情况,而李炬和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负责人的沟通作用是明显的。D82还集中了南方日报系列报导的主要内容。

  有关南方日报20145月的E系列报导请见:

*“铁路华工故事应更多写入美教科书”推荐南方日报记者赵杨、金强文,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5月14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406.html)

*南方日报系列报导“再寻沉默的道钉”有力度,图2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6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3842.html

*赞南方日报记者寻找当年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足迹活动,图1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616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3848.html

*南方日报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系列报导之一(图文版),图11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617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4001.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2:华工用血汗筑成美跨州铁路奇迹(图文版),图11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8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4261.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3:“我骄傲我是‘苦力’的后代”(图文版),图8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8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4578.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4特定族裔歧视华人自此妻离子散(图文版),图8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9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4581.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5:散落五湖四海华工后人难寻(图文版),图6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205.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6:魂归故里无人识客死他乡谁守护(图文版),图7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1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206.html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7美国报纸对华工充满“傲慢与偏见”(图文版),图9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470.html

*寻求合作保护的铁路华工历史”8南方日报再寻求沉默的道钉,图6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471.html

*150年一瞬间—寻找当年修建美国太平洋华工足迹(图文版),图10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715.html

*再寻沉默的道钉10:唤醒共同历史记忆以推进中美关系,图7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720.html

                 

 在这里,我想需要特别提到李炬先生,在我看来,他是迄今对于华工参与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线路是走的次数最多,收集照片最多,技术含量和历史含量最高的志愿者,又是无私奉献为友人提供帮助者,尤其如此,我们更不应忘记,即使著作出版社页不应忘记,他提供的各种帮助。

   笔者在201392举行的《在北美中国铁路华工圆桌论坛会议上》(台北)发言《缅怀沉默道钉探索华工遗迹》中专门提到:“這裏我想提到志願者的參與的一個感人事例我的一位朋友攝影家李炬先生曾多次來我家聊天陪同來訪的是一位修建北美鐵路時在旧金山的伐木華工的後裔他告訴我已經作好了比較充分的資料準備,924起再次加州考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加州華工當年建設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足跡行,自己駕車按照當年華工建設鐵路的足跡一個一個站點的深度採訪拍攝力求尋找和復原當年艱苦建設的情景這次活動是他自費和自願進行的,既出於對於拍攝的興趣愛好,又來自對當年赴美華工的崇敬他將拍攝大量的照片和實地考察攝像紀錄,同時採訪當地的博物館遺址和志願者的熱心介紹,收集大量文獻和資料,我深為這種自願奉獻的精神深受感動,相信他的加州華工當年建設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足跡行將構成北美華工鐵路建設專案的一道自願愛好者參與的亮麗風景線20148月版,第429-430页)。笔者在和斯丹福大学北美华工铁路华研究项目负责人联系时,特别推荐了李炬这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最近看到沈卫红博士新著《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月版),序言写道:“2014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出一个田野调查组远赴美国,重走当年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沿途收集铁路华工历史资料,寻找铁路华工后裔。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地去开展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的田野调查,人物艰巨,一切都需从零开始。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田野调查。

我们从旧金山出发,沿着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萨克拉门托----奥本----合恩角----达奇弗兰特----唐纳关-----特拉基----雷诺----拉夫洛克----温尼马卡----盐城湖,最后行至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合拢地普罗蒙特雷,完成了对几个重要节点的采访。”(第12页)

我想说的是在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一书中的B2部分开路先锋是按照沿线分别叙述加州、内华达、犹他州的铁路沿线、联合太平洋铁路线,从40-119页。(见图)图文并茂,每张图片均有出处,且有必要的说明,在中外美国铁路华工研究史上第一次,通过卫星定位将当时历史照片和如今实际的线路对比拍摄,创美国华工铁路研究史的先例,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笔者所编《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一书(20172月北京华艺出版社)的相关评论就很清楚了。《足迹》一书出版于20158月,其中许多内容是通过黄安年的博客和李炬的博客同步随机发布的。

沈著在《后记》中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跟美国铁路华工有关的研究”。既然如此,有着她在政府侨务部门工作的有利条件,又有和李炬一起2014年四五月美国华工铁路行,李炬对她的多重帮助。她理应会注意到这些研究成果并提及着重李炬的。

《后记》还说:“感谢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任和鼓励,让我有幸参与重走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田野调查团。作为团队一分子,我参与了该项工作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我们需要感谢“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任和鼓励”。在我看来与此同时,还需要感谢在此以前学者专家已经作出的研究成果。揭示被封尘一个半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绝非一两个人努力的结果。需要特别是感谢团队的全体成员,包括起着不可取代作用的李炬。

笔者注意到《后记》中具体提及需要感谢的人名,但是遗憾的是却不清楚究竟那些人参与了这个团队,在五行具体感谢名单,仅仅从南方日报当时的报道看,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号几位呢。《后记》第五行写道:“感谢孙皓、周立明、崔东、金强、李炬、胥全、陈淑子、赖雯靖等朋友提供的精美图片,使本书的视觉更加丰富多彩。”(429页)这难道符合当时的实际并且符合学术规范?难道李炬在当时和以后“提供的精美图片”仅仅排在第五位?

联想到该书的序言中,专门辟出一节来特别感谢她的“分离二十几年后”的“儿时的小伙伴”,和《后记》中第一感谢的是“我儿时的小伙伴吴薇神一般地出现了”,对于这次田野调查的帮助。这和对李炬同样也是“神一般地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时下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相互吹捧之风极盛。实话实说者少,我在这里实话实说,不希望说了也白说。

照片21张是笔者和李炬合著《沉默道钉的足迹》中部分页面及沈卫红《金钉》中序言和后记中节选。

1,自1-15选自《足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自16-21选自《金钉》

17,序言第3页

18,序言第22页

19

第427页

20,第428页

21第429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50607.html

上一篇:问红杂志刊登《永远的冯其庸》(纪念专辑)----媒体悼念和追思冯
下一篇:美国1887年Snake River Massacre华人死难者来自家乡之谜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