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崔东华:蔚蓝大海上一朵美丽浪花

已有 3795 次阅读 2012-2-15 17:5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海

美丽大方,是崔东华给人的第一印象。
 
自小在新疆长大的崔东华不仅美丽,而且能歌善舞。每逢单位举办晚会,她都会去参加表演,为大家带来欢乐,而艺术也给她的生活和工作注入了活力与激情。
 
崔东华一直坚持,女性应该带着自己的激情去生活、去工作,尽情释放自己所有的才能,掌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做美丽的自己。
 
辽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神秘,在这片国家实力角逐的疆场上,百舸争流,各种现代武器大显神威,而这些高科技军事武器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汗水,崔东华便是其中之一。
 
“才华横溢,胆识过人”是崔东华工作伙伴给她的评价。作为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的崔东华,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从事武器装备研究的女性,提起自己的工作,一身戎装的崔东华总是流露出自豪的微笑。
 
偶然入门
 
在新疆某军工厂长大的崔东华,受到工程师父亲的熏陶,自小热爱科学。16岁的崔东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毕业后,决定报考海军装备研究院的研究生,自此开始了她海军武器的研究生涯。
 
崔东华70多位本科同学中,目前有50多人在美国发展,有十几人在北京,而崔东华则机缘巧合,进入了部队。
 
从偶然进入这个领域到坚持下来,其实有很大的必然性。崔东华更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和善与 友爱,对她来说,海军装备研究院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刚进部队时,崔东华就受到了前辈们的热心指点,现在的她也变成了老同志,同样热心指点年轻人,整个 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也正因为这样,崔东华一直坚持在蔚蓝的海洋里,成为一朵美丽的浪花。
 
作为一位女科学家,崔东华主持了中国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论证和关键子系统研制的工作,成 功解决了末端拦截超音速导弹的自动决策难题。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对她有这样的评价: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研制生产某系统的能力,崔东华打 破了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主持研制了该系统,使武器装备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效能有明显提高,现广泛应用于海军新型舰艇,达国际先进水平。
 
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某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是中国海军主要装备之一,崔东华主持完成该系统论证工作,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12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现场,身着白色军装的崔 东华一出现,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记者感叹,这么美丽的崔东华不像做研究,尤其是做武器研究的科学家,更像是文工团的艺术家。不过,崔东华又带有军人 独特的气质,她叙述简洁,语调铿锵,神态干练。
 
“我虽然是一名女性,但我首先是一个军人,我的工作是海军武器装备研究,常与战士一起,身上自然有了军人的气质。”崔东华笑道。
 
一名女军人
 
进行海军武器装备研究,上军舰是经常的事,有时候,女军人上军舰并不方便,尤其是以前那些老式舰艇,可能连卫生间等设施都不完备。
 
在军舰上,爬上爬下对崔东华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军舰上条件落后, 有时候去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做实验,夏天时可能一两个星期不洗澡;冬天,崔东华只有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冒着刀割般海风,在甲板上工作。即使这样,崔东华也跟 普通士兵一起战斗在一线。在工作中,崔东华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女性来对待,而是跟所有人一样拼搏,一样奋斗。
 
而遇到困难时,却往往是崔东华最幸福的时刻。
 
崔东华一直认为,一生中能干一点事是很幸福的,而且也应该干一点事。成就事业必然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不过是又一个挑战,因此,崔东华总是快乐地迎接困难。就是这样,一旦遇到困难,崔东华就格外有干劲,好像能把所有精力都调动起来,去克服困难。
 
追求细节的崔东华总是喜欢把工作做得更加尽善尽美,对于家庭,她也用心经营。但是,毕竟工作忙碌,她经常对照看女儿有心无力。
 
崔东华总是说起自己女儿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她时常需要出差。有次,她与爱人甚至不知道两人需要同时出差,六岁的女儿不得不晚上独自在家。懂事的小女孩并没有因为这段“小插曲”打乱生活,跟往常一样上幼儿园,再自己回家。
 
后来,崔东华一个女同事告诉她,她与爱人不在家的时候,女儿就自己睡在地上,说那样凉快。对自己的粗心,崔东华一直颇为自责。
 
崔东华简单、快乐地在海军装备研究一线走过了十个又十个年头,与武器,与士兵,与舰艇,与浪花,一起碰撞着、前进着。
 
“我为我的工作而自豪,我对我的研究有期待。”她自己这样说。
 
崔东华每次把新装备交到军舰上,然后给战士进行培训,最后交船看着他们把装备带走时都会想, 这些装备可能会是他们将来打仗会用的,是他们的“金钟罩” “铁布衫”,与他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崔东华告诫自己,工作必须细心、必须认真,这种责任感也不断激励她一路向前。■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2期 人物)本刊见习记者 唐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537744.html

上一篇:赵艳:探寻古生态的秘密
下一篇:华罗庚险遭活埋
收藏 IP: 125.39.6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