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间我做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yhope 说真话,抒真情,与您分享我的心声、我的快乐!

博文

你们的关爱,我的力量

已有 4410 次阅读 2011-7-18 20:31 |个人分类:心得体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恩, 关爱, 力量之源

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科学网的博客了,今天我又回来了,其实我哪里都没有去,毕业在即,工作没谱,我实在没有心情上网写博文了,总是怨声载道也解决不了我的当务之急,工作基本确定了,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很满足,这一路走过,看似平淡,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明白,经历了坎坷曲折的过程,我也更珍惜眼前的拥有。有人说我淡定,有人说我目标明确,其实这些背后是我一颗坚强的心以及众多支持帮助我的师长、同学。我只想说:你们的关怀帮助我永生难忘,有你们的关爱,我有力量有信心勇往直前。

顺利地博士毕业了,但就业成为我自己、父母亲人、老师们最为关切的事,专业的限制、性别的歧视、自身不愿离京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我毕业了一个多月仍困惑迷茫,不知所从。不是我没有努力去找,很多老师也给予推荐,特别是导师帮助问了几个单位都无法落实。我真的有些失望了,看着同学们个个有了去处,眼巴巴地羡慕呀!但这些我不会写在脸上,更不会向父母哭诉,我想最后搏一搏,若真的无能为力,我甘愿做博士后,因为我儿时就有一个梦想,向往北京天安门,北京生活的压力心知肚明,但我还年轻,我愿意接受挑战。留在北京的念头从来不曾消逝,就凭着这小小的信念,我一直在努力!一个偶尔的机会,我有了一个参加岗位面试答辩的机会,付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帮我理PPT的思路,出差前百忙之中抽空听我试讲,讲完后给我一页一页修改,出差后想起一些细节问题还给我发短信,我按照付老师的要求修改好PPT,又试讲了几次。

付老师出差一回来知道我还没有答辩,便让我再试讲一下。那天我为自己的迟到深感愧疚,付老师的一句话我会永远铭记:“态度有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虽说我不是故意迟到,但确实重视程度不够,我接受付老师的批评,而且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上学这么多年很少挨老师批评,付老师的肺腑之言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大有裨益。付老师当时一定很生气,但还是让我定好会议室再正式试讲一次。我的导师和付老师提了很多建议,并帮我一一修改好才离去。望着老师的背影,又想起了老师的教诲,老师真的很伟大,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是无偿奉献的,不求任何回报,每个学生都有安稳的归宿,他们会更满足、更欣慰。

后来面试答辩顺利通过了,得知好消息我第一个是与帮助我的老师们分享,他们比我还高兴,他们的辛勤汗水也没有白费。因为今年同门四个一起毕业,手续办完都要步入工作了。近几天办公室聚会很多,导师当然是主角,但每次导师的话都不多,最让我们感动的只有一句:“这里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若工作不顺或其他关系不能解决,可以随时回来做博士后,这里始终为你们留着最后一条路。”这一句话让我们的心都暖暖的,不需要说太多,有这一句足矣。十分感谢导师多年对我们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的帮助,更教育我要永怀感恩之心,挫折、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有这么多一路陪伴我的师长、同学,我相信前程仍充满阳光、鲜花和掌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路长途跋涉,披荆斩棘,我的力量之源便是无数人的关爱,我十分庆幸有这么多关心我的师长,十分荣幸我的研究生时光在温暖的大家庭中,有面红耳赤的争论,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老师自由开放的培养模式造就了我们独立承担的学习氛围,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养成了我们轻松自在的生活环境,一个人的困难就是我们大家的困难,一个人的欢乐带动大家一起欢乐。分别在即,十分不舍。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往日的朝夕相处一去不复返了,怀念、流连、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各位老师的关爱我永记心底,各位老师的教诲我永生难忘,兄弟姐妹们的深情我用心珍藏。无论何时何地,研究生期间的酸甜苦辣都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翻翻老照片,常回家看看,兄弟姐妹们多聚聚,是我能做到的,也会一直这样做!

还是那句话:感谢所有人给予我的关怀与帮助,你们的鼓励是我奋发拼搏、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我会铭记这份恩情,将这份感恩之情传递下去!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图片源自网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3095-466029.html

上一篇:没有科学依据请勿妄加评判
下一篇:漆黑的夜,孤寂的我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6 武京治 文双春 马中良 陈湘明 贤乾隆 杨如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