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chen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qchen88

博文

铅芯橡胶垫上的一些情况和我的看法

已有 4883 次阅读 2012-2-8 11:24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铅芯橡胶垫

如我所说,我提这十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大家讨论。 过去我仅特别关注阻尼器上的一些问题。但对其它问题也不是没看法, 只是没有深入了解,不愿多说。对于这十个问题,大部分我早有怀疑的, 如层间隔震,TMD抗震。铅芯橡胶垫事关重大,几乎涉及到结构保护系统几十年的成果、至少半壁江山,早有怀疑,最近又有新的发展。本来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现在在论坛上有人叫板,我就先说一点,给进一步讨论提供点情况和看法。

1.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结构保护系统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美、日和我国都大量地应用。我也从来比较看好。还特意翻译了老康的有关著作,只是拖拖拉拉最近才快出版。 简单翻译成《桥梁地震保护系统》,将由铁道出版社出版 。

2.        第一次觉得还是有老化和温度问题是在2007年 看了日本一篇震后隔震支座分析的文章后。 “地震并没有给桥梁带来巨大破坏,仅在P4墩上发生较大位移。然而,宝贵的地震记录被用来对该新桥进行计算分析。分析时,该桥的橡胶支座使用了不同温度作用下的试验参数(表2)。用记录到的强震记录对具有真实试验参数的On-Neton新桥进行时程积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在-20℃ 的情况下会产生几乎比20℃ 时几乎大一倍的墩底峰值弯矩,也都远大于原支座的设计参数。”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CKZ200805011.htm

3.        在我最初试图推广美国FPB摩擦摆时,EPS对我说了很多铅芯橡胶垫的问题。我虽做了介绍,但谁也不敢说就不能用了。《摩擦摆隔震桥梁的设计及应用》《工业建筑》 2009年S1期。

表3 摩擦摆支座与铅芯橡胶支座性能对比

对比项目              铅芯橡胶支座               摩擦摆支座
垂直承载力             小                         大
水平位移能力        有限                  可达1.5m以上
垂直压缩                 存在                   无垂直压缩
倾倒             需安防倾倒装置         自带限位装置防倾倒
防火                 需防火                      无需防火
使用温度         低温下橡胶会硬化失效           无影响
周期计算                 不可控                     周期可控
老化                存在老化问题              无老化问题

4.  最近我听到几个人介绍铅芯橡胶支座的问题和情况,受惊吓不小(其中包括台湾的蔡教授)。其主要问题有:

      (1)老化和温度变形问题。
      (2)铅芯会在地震下的高速运动中迅速升温,带来橡胶的破坏。可见:www.tis-tech.com/company-profile/awards,这是从震害和随着测试设备的加大,新
           发现的问题。请看:“鉛心橡膠墊在地震後若外觀無變化是否就表示沒問題?”

      (3) 铅芯有毒的问题, 牵扯到生产工人、几十年后的处理。
      (4)上混凝土板的收缩徐变问题

主要当然还是(2)和(3), 特别是(2)已经在地震震害和试验室试验中得到证实。
其带来的结果是:
台湾已经规定,铅芯橡胶支座只允许使用20年, 20年后要逐个替换;
日本政府机构建筑已经建议不要再用铅芯材料;
美国没有明确规定,但他们都知道问题的存在。

我们已经研究和应用了几十年,全世界至少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建筑和桥梁上用了这种产品。影响之大可以想象。当然,并不是完全扼杀这种产品,而是建议使用其他新发展的无毒无害的产品,如:高阻尼橡胶。这些已经几乎成了业内众所周知的问题。大概不该由我再提出来。 不过,科学总要发展,吸取教训,推陈出新总是好事。
       我不希望别人用我是个卖阻尼器的,笼统否认我在阻尼器上的技术讨论。也同样希望我们能具体讨论蔡教授在铅芯橡胶支座,学术上、看法上的问题和证据。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208-535313.html

上一篇:2012年初我的几个专业问题
下一篇:港珠澳大桥阻尼器测试要求和美国HITEC联合测试内容比较
收藏 IP: 218.247.153.*| 热度|

1 陈苏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