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网络时代的师生纠纷

已有 15154 次阅读 2015-9-23 06:31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看到网上有关人大史系纠纷想自己参与纠纷处理几句感想。学生在读期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并不少见。如果出现师生纠纷,很多时候是弱势一方,也就是做学生的,忍气吞声。但老师也是人,很多也是有理想的人。如果实在不能和学生相处,比如人大史系的个例子,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处理机制。老师对学生有意见(或者反过来也一样),师生关系不能继续下去了,可由老师提出解除师生关系,在学校内部处理完即可,完全不需要做老师的强势方,以公开信的方式在网上单方面来表达一个处理结果。这个学生的言论,并非针对其导师本人及其学术水平,但后者表达的内容,涉及到对自己学生的为人等判断内容,面对一个庞大而对当事人都不了解的网络群体,用这个方式来说事,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老师在表现自己的道义感,为了把界线划清楚,无论是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还是对朋友圈的交代,而不是为了单纯地解除师生关系。

     现在的网络世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本来校内就可以解决的一件事,弄成了大新闻,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是非判断,道德审判,越热闹越好,求之不得,那就意味着能赚钱,哪管当事人双方是否情愿。现在有些学生,习惯用几句网上的语言,说些狠话,狂妄几句,似乎很常见,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让人冒火,不过时间在带着他走,等他做了教授时,就能尝到被骂的味道了。如果学生的语言真的过分,到了诽谤的程度,有法律程序可以使用。否则仅用“震怒”,“师生之交首重道义”为由,以网上公开信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宣言一棍子下去,差不多灭了一个学生的求学追求,这样对一个年轻人,实在没有必要。总之,这本来是个教育机构内部可以处理的问题,被弄成一个全社会参与的事件,结果对双方、对社会好处都不多。

    两个问题:1)学校是否有一个能让师生解决矛盾的机制?2)网络是否是一个用来处理类似问题的合理平台?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人大是否有相关的机制。从有关的信息来看,对事情的处理好像是有了相关结果的。我说一点我们这儿的情况。研究生进来,就需要选择一个导师和一个副导师。正常情况下,两个导师带这个学生,但以导师为主。如果师生间出现问题(的确有出了问题的),通常是指导师和学生间的问题。如果到了不能继续下去的程度,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学生可以投诉,提出分家,换导师。这个时候,这个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各种选择。通常情况是在另外的导师和学生双方同意下,改换导师。由于有副导师的存在,学生的学习、研究的连贯性受到影响的程度会降低很多。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换导师导致的改换研究课题,以及因此而来的时间延误等,都可以商量,就不细说了。如果是导师对学生有意见,也可以同样的处理,而不是学校正常程序收进来的学生,老师随便就可以休掉。对于师、生来说,两个人合不来的矛盾有一种不对称性,也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会大于对老师的影响,因为前者在学术生涯起步中,牵一发动全身,对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饭碗;对于后者来说,顶多就是少了个学生,或者多了个对手。所以,那个委员会的作用,更多的是偏向为学生着想。

    对于第二个问题, 就这件事来说,老师有权对学生的言论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且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时,散伙也应该是一种选择。但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表达的方式有问题,网络不是一个合适的处理平台。这不是为了要扳倒哪个贪官,需要依靠社会舆论。对于有正常渠道可循去做的事,以及处于强势方的人,用不着到网上去撒传单。那样做本身,是一种蔑视正常渠道的表现,它给人的启示,是人们即使在有正常渠道时,也可以不去遵守,而是迷恋网络来解决问题,或者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正确。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如果人们想要维系和改善它,还是要通过有序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大“师生断交”事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922733.html

上一篇:洪堡基金会推荐信的几个要求
下一篇:冻蛋实验
收藏 IP: 108.5.253.*| 热度|

59 武夷山 戴德昌 陈小润 钟炳 姬扬 李本先 赵明 梁建华 张珑 李大斌 张旸 刘晓锋 邵鹏 杨正瓴 吕喆 赵凤光 张士宏 李宁 余昕 张越 黄永义 陈楷翰 刘小峰 李志俊 侯成亚 白龙亮 秦承志 李慧玲 季顺平 韦玉程 李宇斌 程少堂 李斌 李土荣 张耀斌 檀成龙 李学宽 姚小鸥 霍艾伦 邹桂萍 蒋永华 胡努春 刘善芹 李红鹏 信忠保 周春雷 柳林涛 罗会仟 李侠 马磊 赵美娣 陈湘明 王春艳 黄彬彬 chemperson biofans taoshl neilcha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