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冬天,下了场大雪。看到厚厚的白雪,我突发一想:能否做个实验,看一枚鸡蛋,一个含水的生物体,在零下气温中是否会膨胀,表现出水的物理学特性。这辈子吃过些鸡蛋,知道里面有蛋黄,有蛋白,也肯定有水。水在大约摄氏四度时,密度最高。高于或着低于这个温度,水的密度会减小、体积会增大,这好像是中学物理中的内容。水的热力学特性是如此的常见,又如此的特别,我偏不热胀冷缩,你拿我咋办。没办法。聊地球历史时,偶尔会提到这一点。人们经常会关注一些稀罕物,因为特别的事物比较热闹,有新闻价值。但一些常见的旧闻和常识,比如氧气和水对人的重要性,人们通常不以为然。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价值和重要性可言,无论它对我们是如何的重要。假如水和大部分的物质一样,没有冻冰而减小密度增大体积浮在水面的特性,这个星球上没准就是一坨冰,没有现在的生物,也不会有作为生物的人类,当然也不会有这篇博文。不过没有我们熟知的生物,地球上也许会有其它的物,它们有办法取一块太阳下来烤花岗岩吃,味道比大理石要好很多,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小时候做过冬天在杯子里冻冰块的试验,扔根线在一杯水里,放到窗外,第二天提着冰块到学校去。也知道往冰上撒盐,可以融化冰。南方冬天零下的时候不多,一坨冰块是稀奇物,如果滴两滴蓝墨水在里面的话,更有看头。那时不可能做冻蛋实验,代价太大,做实验是需要钱的,这个接近于真理。我做冻蛋实验,是个游戏,亲身观察一下热胀冷不缩现象,在有经费这样做时,回顾一下少年时的日子。
把一枚小鲜肉样的鸡蛋放到门外雪地上过了一夜,这是自然状况,而不是放到冰箱的冰室里,那就少了些乐趣。冬季晚上的气温,低于摄氏零下没有疑问。第二天,那个蛋就如我的预期,或者说依照水的物理特性,把蛋壳撑裂开了。从逻辑归纳的角度,一个原理再一次被验证。这个现象也让我肯定,无论多少,鸡蛋里面肯定含有水。然后我就在想,冻了一天的蛋,放在室温下,会怎么反应呢?我就把冻蛋的壳剥了,放在碟子里、室温下,慢慢观察它的变化,缓慢的变化。最后发现,冻过的鸡蛋,蛋白似乎没有那种稠和粘的感觉,融化了的鸡蛋,蛋黄也没有了规则的园形,蛋黄的外膜好像是受到了破坏。除此之外,我没有发现什么其它的异常。最后我把这个冻过的蛋油煎了,做为早餐的一部分吃掉。吃的过程中,我仔细品尝了冻蛋的味道,和非冻蛋没有什么不一样。至少没有鲜豆腐和冻豆腐的差别那么大。结论就是,鸡蛋含有水份,在摄氏零度下因为水的膨胀蛋壳会破裂;破裂了以后影响一个鸡蛋的形状,但对鸡蛋的其它内容影响不大。如果煎了冻蛋吃,味道和可吃性变化也不大,具体的营养成份是否有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我的实验很简单,谁都可以做。上下几千年,估计也会有人做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