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同志们如此帮忙,情一定要领

已有 2091 次阅读 2010-11-9 15:5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mirror, 镜学

研究镜学的坏处 (161195)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ne 12, 2008 07:30PM 

研究镜学的坏处是,大家都瞎忙,只清闲了镜子一个。 
挺镜的,反镜的,在镜子看来,都跟马戏团来的似的,纷纷到镜子面前照一照。 
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竹篮提水一场空。 
唯有镜子本身斜靠沙发,拈花微笑 ,或悲天,或悯人,或无动于衷。 

-------- 
立委名言:挽救大师,做梦去吧。 

同志们如此帮忙,情一定要领,一定要认真总结。 (161229)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12, 2008 09:35PM 

若不是小j同志的谆谆教导,镜某险些忘了液体、气体也可以导热这个重大的事实。若不是老古同志的谆谆教导,镜某险些以为微波炉的原理已经把握。冯导的教导在耳遍响起:后果是严重的,教训是惨痛的。这些个收获必须要感谢各位。鉴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致谢了。 

但是,世界上这个“但是”一词很好用,镜某也忍不住要“但是”一番了。通过照镜子,也暴露了许多同志们思想“不过硬”、读书只会死记硬背、不会活学活用的问题。 

比如这一段 "说什么叫材料屈服,说武功表演的压杆弯曲是压杆失稳,等等, 这些是修辞艺术或哲学问题吗?"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枪杆)弯曲的瞬间不是失稳吗?不稳定性不久是很小的位形改变导致变形的进一步增加吗?至少在广义上这个说法挺合理的。"

如果不是日历翻篇,恐怕有人就要噎得过不了今天了。 

学问是作什么的?是解释现象的。对柱子一个理论,对气功师的“硬气功”又来个说法,这就是不挂牌子的“老中医”了。 

作为“挂牌”的老中医可以作如下的“诊断”:谁要是声称理解了科学而不能理解中医、不能理解宗教的,那都是说明并没有搞明白什么叫做科学。科学是要用来理解存在的、现象的,而不是用来消灭某个不合自己心意东西的道具。这类问题,在某些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很不好! 

说到柱子失稳,有“上进女青年”求教 继续思考塑性形变, 横向弯曲, 压杆失稳及其关系. 欢迎指点. 。放平心态就是了,不必要在“上进女青年”面前证明每个人的高明么。对这些事情,青春时代的“免疫力”还都有效吧? 

从中医的观点看,“失稳是一种临界状态”很不和谐。因为一边是“失稳”,一边是“状态”,摆不平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上进女青年”就跟这塑性干上了,非要说到“很小的外力都能引起横向弯曲或塑性形变”不可。还有就是主张“在没压杆失稳时, 要有足够大的外力才能引起横向弯曲或塑性形变”。这在镜某看来都是属于“支离破碎”的思路,连跳跃都够不上。因为这里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是“立体交叉”,或者说是相悖的。 

"压杆失稳的难易度由长与截面特征尺寸的比决定, 比值越大就越容易出现失稳"  是镜某的“常识”论。问题是如何定义这个截面特征尺寸。这个尺寸的单位一定应该是与长度一致,得出的比值应该是个普适的。当然,这个普适不是说钢柱对石柱的比较,而是同等的材料比。这也应该是常识了。 

可是有背了几本书的人士非要讲什么 "特征量可以是有量纲的。特征值才无量纲。如 (P_c)(L^2)/(EI) 就正比于决定压杆失稳的特征值,where P_c = critical compressive force, L = length of the column, E = Young's modulus, and I = area moment of inertia." 来“斗鸡灵”。殊不知,“某斗士”早就给出来过这个比值了。镜某不过是换个说法罢了。 

吵架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吵。镜某在生活中也不吵,因为能够把握住在论什么的问题。这里人们在讨论柱子的失稳可能性,需要有个归一的因子。截面有效长要与柱高相比的意义,就是这个归一。单纯给个截面惯性矩根本就不伦不类。 

要讨论就要有分歧,跑题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跑题就好比是K歌时跑了调,是个很尴尬的事情。所以人们就需要有个“智慧”化解这个跑题问题,共同擦出“火花”来。 

通过这场运动,揪出了隐藏得很深的“坏人”镜子,给广大坛友上了一课。镜某是不够聪明。但是还有更多的不如镜子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以为镜子是跟他们一类的“不懂装懂”呢。所以要扒了镜子的“镀层”,还其本来面目。结果是如何呢?有纪录如下: 

看来某某“不服”啊。从新掐。 

不掐, I 服了 U 

历史又换了新的一天。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1239.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经验主义”的几种表现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