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世界的本源是生命

已有 561 次阅读 2024-4-18 16:31 |个人分类:思考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7-11-15 08:20:47)

清晨醒来,一杯陈年普洱,坚定而温柔,仿佛是生命成熟的态度。吾三十而肥胖,知耻而后肌肉;四十而多病,知衰而后乒乓;五十而眼花,知老而后单车;六十而有飞萤,知命而后游泳;真不知七十又当别论否?不是叶落尽,不是草枯黄,不是雁南飞,不是雪花飘,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之下时才意味着奉天城真正意义上沁入了冬天。吾始终不能够理解历史上的两个哲学命题,“生命比生命更多”和“生命超越生命”。一百年前,这也许就是反动的悖论,然而当下却变成了吾人时髦的行为。

周末陪护耄耋老爸,回忆而憧憬,格物而深察。由于耄耋故而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影响到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最后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也就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老人斑了。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吾动则养身静则养心,试图减缓细胞膜通透性功能之改变,成熟如同液体固化,物质(精神)运输功能下降。细胞死亡分解,然后被其它细胞吸收,也许只有精神可以液体气化,甚至等离子化而逆天飞扬(跋扈)。

耳顺之年方能理解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从未分化、分化、衰老到死亡是天经地义的,自然构成了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衰老和死亡。有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物体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通过身体的表现体现出来,身体表现程度反映生命的质量。物理世界的不变形被人类用物理学描述。人类基因在构造感觉器官时都是高度同构的,物理学描述了人类的生物学结构和自然其他部分的某种稳定关系。佛教唯识论认为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是前六识,是人对世界之信息传感与融合。第七识又称末那识,是人对前世的认识,第八识又称阿赖耶,是人对来世的认识。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后三识具有抽象的感念,并非直觉。

动养身则静养心,动静融合养灵魂。物理学之所以能找到物理世界的不变性,是人类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决定的。世界的产生就是一个能量膨胀、降温和生成结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结构化和产生实体的过程。世界和生命都是这个结构化过程的产物。能量在爆炸的中膨胀的不平衡性(对称性破损)产生了最初的结构,按某种方式形成稳态。所谓结构,就是此稳态。这些不断生成的稳态结构就是各种粒子。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存在只在上帝的意念中。存在是陷阱,幻觉。世界、肉身和魔鬼存在的目的就是诱惑人类远离上帝。所谓”存在“只是”共识“,是群体感觉舒适的解释。共识只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存在“不过是个统计感念。处于正态分布中心区域的人群习惯认为处于分布两端的人群”不正常“,认为他们有病。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一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哲学家,继承并发展了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认为生命冲动或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是万物的根源。精神是生命之气化,是伴随生命而永动不息的,物质虽然不灭,然而却是惰性的,是静止不变的。生命是处于时间之中,却置身于空间之外,物质则不同,是静止于空间之中却置身于时间之外。

俗话讲:“动则养身,静则养心,动静双修养灵魂。”生命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的时间函数,物质则是一个间断的可分的阶段函数。换一种说法,生命是混沌中的秩序,内容丰富的统一,物质则是混乱里排列,无法统一之结构。在代谢、自复制与误差之后,生命是只有质量之升华,而不会有位移或增减,物质是只有数量之位移或增减而没有质量之变化。

事实上,生物学结构相似的一群人定义了一个与之结构相适应的稳态解释(存在),并用这种解释强加给其他人群,从此也就自我封闭在这种舒适的解释之中。生命是内在的,处于必然性之外,是绝对自由的,然而物质则是外在的,处在因果性之中,是必然的。生命是本质,即“真”,只能直觉、是永恒的、是绝对的、不可感知,物质则是假象,即“假”,不能直觉、是相对的、是无常的、可以感知。

柏格森执着于精神与物质、时间与空间、质量与数量、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群体、感性与理性、内求与外求、真相与假相、相对与绝对之两极间,分析而综合、分裂而融合、辩证而统一,从而唯心和绝对之维度究竟了世界的本源。

生命并没有价值取向,更没有目的,生命现象是随机展开的,所以并不意味着时间上在后的一定就优于时间上在前的生命。随机的含义是生命进化在遗传变异时在节点往往有路径多可选择,是某种混沌的蝴蝶效应力使得物种”坍塌“在某条路径上而放弃了其他路径的选择。当物种进化时,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基因等级序列控制机制,使物种进化产生不同的路径,并且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医学中“稳向”(chreod)用来描述生命进化中,分叉和进化等级次序时的路径依赖。

生物中心主义认为,存在是意识的一个过程,没有意识,物质甚至宇宙也只能处于不定的几率状态。离开生命,就没有了独立自存在的事件时空坐标系。所谓“外在”应该存在在空间中,但时空只是人类大脑的某种工具,所以也就没有“外在”,而只有“内在”了。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吾四十岁右侧鬓角开始花白,五十岁左侧鬓角也蒸蒸日上,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酶的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标志。

如果吾思吾才在,那么世界的本源就一定是生命。既然外在和内在的感觉是分不开的,那么所有的粒子和物体都与观察者紧密纠缠。 没有观察者的意识,它们不过是一团不定的几率波。宇宙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所以生命认识宇宙而宇宙创造生命。时间无法存在于动物意识之外,不过是吾人感知宇宙变化的过程。空间也不是独立的存在,只是吾人之一种理解形式。宇宙就是一种完整的时空逻辑本身。生命如何去理解生命,也许是生命中最殊胜和玄妙莫测的事情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30252.html

上一篇:论“复位”
下一篇:脑网
收藏 IP: 175.164.187.*|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