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对自己的学术成绩要心中有数 精选

已有 7878 次阅读 2011-1-11 13:29 |个人分类:学术动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科发展, 科研成果, 影响力, 社会进步

进入新年以来,申报新一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学界人士的当务之急,在申报时人们必须详述工作基础;新一轮职称申报也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其中对自己的学术成绩的描述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人才计划竞争答辩中,更需要如实描绘自己的学术成绩和影响。我发现不少青年学人做这些事情时对自己的学术成绩心中无数。

怎么会呢?做过多少个科研项目,发表过多少篇学术论文,一数就数出来了,几近“秃子头上的虱子”!但是我要说,这是低层次的“数”,而在很多场合,要的是高层次的“数”。例如,

——国内外有多少学者注意到你的学术研究?

——你的学术论文的三大检索次数是多少?SCI他引次数是多少?

——有多少评论刊物对你的工作进行了评述?

——你投稿的刊物有多少次将你的论文列为top之数?

——有多少学术论文、专著大段引用了你的学术成果?

——有多少学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赞扬了你的成果?

我在评审各类申请书、报奖表等文件时,看到有些青年朋友做得不错,对上述问题有足够的说明,但大多数朋友心中无数,做得不到位。

按理,我们做科学研究不应有功利的动机,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添砖加瓦。这里有一个选题问题,不断审视自己的学术成绩,做到深层次的心中有数,就会发现手头所做的科研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而不是埋头拉车,去做一些陈旧的、没有影响的工作,不会老是炮制“垃圾论文”。

随时关注自己的学术成果的影响,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评价自己的科研成绩?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当然不行,就要关注上述问题的答案。做得到位,自己的科研工作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关注。

我的青年朋友中,有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把自己的每项科研成果归入一个文件夹,除了有材料说明成果的形成和问世过程,还随时记录并不断更新外界的评价记录,一有需要就可调出来应用。这种做法值得效仿。

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学术成绩心中有数,贵在平时的积累。

 

写于20111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03321.html

上一篇:学术期刊防“忽悠”十招
下一篇:“苏老万”突然走了——痛悼流体力学英才苏铭德教授
收藏 IP: .*| 热度|

19 牛文鑫 尚松浩 罗帆 陈国文 杨洪强 丁甜 何学锋 吕喆 王启云 李学宽 唐常杰 蔡津津 吉宗威 刘广明 林涛 季斌 xuqingzheng xchen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