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作者、审者和编者,与学术期刊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从来没有像如今那样碰到这么多“忽悠者”,如前天的博文中所述,我已亲历学术不端事件多起,其中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作为一介布衣,我没有能力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忽悠”状态,就只能“自卫”了。总结起来采取如下“招数”:
1. 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如自己主编的期刊的作者和编者群中,不断弘扬正气,制订学术规范,确定行动准则;
2. 要求编委和审稿人严把稿件的学术道德关;
3. 在编辑部对收到的稿件首先进行技术性检查,从中抓住“忽悠者”;
4. 收到稿件后向所有作者通报已收到此稿件,一来尊重作者,二来避免一些导师“失察”;
5. 充分利用防抄袭软件,随时检测收到的稿件;
6. 对文字质量反常地超群的稿件保持警惕;
7. 订立严格的版权协议;
8. 注意稿件中引用他人材料的知识产权问题;
9. 一旦发现违规,通报相关领导,严肃处置;
10. 对已有的“忽悠者”建立“黑名单”。
当然,这些招数治标而不治本,是正本清源之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写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6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