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定期评价机制 畅通研究生导学关系
冯培忠 中国矿业大学
前几天再次听一位老领导讲故事,仅仅不到一年的任期,别人以为他来混退休,可他愣是拔了几个钉子,不怕闹拉走了校园广场十几年的岗楼、通过报警阻止了食堂原料的跑冒滴漏、果断赔偿避免了老百姓和学校的官司、主动担责推动国际合作办学等,打开了一种局面,让人刮目相看。我问咋能打开局面呢,老领导说:公心,只要把心放正了,就一定能办成事,也不怕事;不然一切都按规矩办,哪有那么多规矩,哪能找到那么多依据,一般难办成。
研究生导学关系,近年来各个层面都出了不少政策和规矩,培训定期办,导师严格选,师风不断讲,师德一票否,但是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爆雷不断,先后有学生被导师逼迫自杀,导师不让学生毕业,导师让学生长期帮助打饭、取快递、叫起床,甚至逼迫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仅春节后就有两起典型学生集体论文写作式举报导师的案例,基本一查一个准,导师有问题,停招降职降薪辞退,每次暴雷都成为一个舆论焦点,让高校陷于被动,但过段时间又一个雷,而没暴的雷又不知有多少。为啥一再讲,依然总发生?到底应该怎么办?道理大家都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但管理者从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又有几个导师因为管理者的主动发现而进行了一票否决,感觉没,都是基于被动发现而处理。所以战术很重要。
第一,导师的定期心理测评。高校对学生有心理测评,入职新教师一般也有心理测评,但对正式教师可有心理测试,甚至对所有员工可有定期心理测评,好像没,因而从心理学角度定期筛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治病救人,从导的角度对于纠偏导学关系十分有益。
第二,学生的年度评价。本科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各种调查调研评价的规范定期举行,以便于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培养方案和目标、也便于专业更好的修订,是否可以定期每年让学生对导师进行评价,从学生方上帝的角度评价知识服务方导师的素质和水平,以此作为一种筛查机制,从学生端对导师起到监督作用。
第三,毕业后学生的访问调查。本科专业的毕业目标是毕业5年后达成的程度,需要定期追踪,选择毕业5年、10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是否可以在毕业生中进行回访调查学生对导师的认识认同等,筛查部分不适合的导师,从社会端对导师开展监督。
第四,导师培训。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培训、学校和学院的师德师风、育人能力专题讲座,但依然要持续加强导师关于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尤其对于工科导师,导学关系更重要,因为工科一般需要导师提供平台、实验条件、经费、甚至团队等才能完成学位论文,工科的合作性、有组织性更重要,但工科的教师一般都毕业于工科专业,没有系统性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不像文科,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修养、悟性的提升,一个人就可以干,而且干的不错,导师可能只要和学生聊聊就行,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支撑;更甚工科经常被自然数字、指标、经费所迷惑,所以精神层次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亟需加强。
第五,学生培训。成人之前学生们都有明确的目标,一门心思考大学,寒窗苦读十二载,一朝入得大学门,如同当年中状元,于是有人开始放松了,甚至挂科了、回家了,如果能考上研究生,那是人中龙、鸟中凤,意气风发,但在学校也可能脱不下长衫,下不得实验,甚至有人就抱着混混的姿态来。所以培训学生的心态非常重要,要有一颗认知丰富多彩世界的心,培训一种承受、忍耐之心,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品质就是忍,忍辱负重,相信熬过几年,毕业了就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六,摒弃学历看能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学历学位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但和千年前相比,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自媒体资源的丰富,自律的人是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学历仅仅是敲门砖,而能力变得尤为突出,身边有太多学历不高的人因为刻苦、钻研而成就不错。另外,12年前在国外访学的时候,一个工作室,读着读着,身边两位博士生分别在读了半年和一年左右后放弃了学业,所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也非常重要。
话说回来,导师首先是人,普通人所具有的一些优劣特征导师也可能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今天你碰到一个刁难的导师,明天上班就可能碰到一个刁难的上司。如果100个人中只选1个导师,一定可以做到全面把关和审核,如果选10个导师,一个一个审核也没问题,如果选80个导师,估计只能批发处理,如同你买酱油,同一个品牌,也有一等奖、二等品、三等品,图便宜的结果估计就是三等品。禁止酒驾的法律从2011年5月1日开始执行,已经13年,但仍然有大量的人以身试法,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屡次被抓,明知前有法、偏向法律行。然而在很多国家,可以喝酒驾驶,但对喝酒的量有要求,不能影响驾驶,其可否适合我国国情,No,不能留一点缝隙。那别人怎么做到“不能影响驾驶”这样没确定标准的要求呢?就是一根筋,不变通,所以树立诚实之风,避除浮躁、变通之风对于导学关系,甚至社会关系都非常重要,目前高校35、38、45、50年龄的卡当,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确实使导师的压力挺大,鸡娃模式再增加了一座大山,都不容易,但还是要回归初心、回归公心,上风也要回归初心,引导并树立正确的评价模式。
从导师的角度,多关心学生是应该的,从学生的角度,帮导师取个快递、打印个本子跑个腿啥也是应该的,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连取快递都违法,那还谈啥感情,没有感情的人,估计只能是生物。但导师也别学有些地方的口号:立马办、马上办、办到位,总是催学生立马取、马上取,那样可能打断学生的正常学习,导师最好给学生留有弹性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尊重。
规矩立的越多感觉越不够,例如抽烟,在国外,楼宇之内没人抽烟,如果要抽,到楼宇之外,尤其冬天,一到了课间,男女老少一个个冻吼吼的在楼门外抽,但国内呢,经常在电梯里闻到烟味,特别呛。所以立太多的规矩可能都不管用,规矩是永远不够的,永远都会有漏洞,例如是否需要立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爷孙关系、中层关系、会议室管理办法等,越多越不够,多的自己都不知道多少,前面立后面忘......。导师多了,自然良莠不齐,全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学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不用放大,也不用过多的解读,研究生导学关系可能是本科生导学关系和参加工作社会上下级关系之间的过渡,比起本科生导学关系,多了一层师徒、责任、主导,比起社会的加班加点立马干马上干干到位,少了一些严厉、约束、灵活,所以主动适应研究生导学关系实际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反抗也是一种适应),当然,及时把哪些不良的导师清除出队伍也十分必要,本来就有很多人不适合当导师,就如同有人不适合当父母一样,定期清理也是合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