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海归”不要只想到自己 精选

已有 12445 次阅读 2014-6-2 23:23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两天又出现了“海归青椒”叫苦的博文。鄙人的看法如下:


1. 自己做出的选择要自己“兜着”。

多数时候,人们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时间的、空间的、角色的、心理的等诸多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内的科研环境与国外的相比是很不一样的。利与不利,取决于个人的处境及应对策略。既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那就意味着你必须去赌。你不可能指望谁告诉你该怎么做才是最优的选择生活是立体的,也是具体的;有时还很滑稽。或许,你觉得美国的蓝天白云很有吸引力,但不要忘了,那里也会有龙卷风。曾经有位很有前景的学者,教妻子开车的时候,车胎爆了,结果被甩出了车外,不幸离世。你能说他选错了老婆吗?又或者说他选错了轮胎?      


2. 不要只想到自己。

如果不是早前留学回国的人在相关部门那里做了很多“工作”,后来回来的人不一定有这样那样的待遇。比如,有些人一回来马上给个教授或副教授的职位,以便绕开“评职称”的过程,一心做研究。一直在国内奋斗的人,好不容易有个盼头,“垮嗒”把你们给驾到头上去了。有没有问过人家乐意不乐意?难道人家不想绕开那劳什子一样的职称,也好一心做研究?早前那些给他们自己争取条件的海归,有没有专门为国内的学者争取过条件?也许你会说,谁让你们没有选择/能力出国呢?这样的话,那就合该有人说,谁让你们没有选择/能力留在国外呢?


3. 适应与改造。

说到环境,必然有一个适应与改造的问题。但首先要对局部环境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里主要涉及到心理层面的感受。最基本的,国内是“官本位”社会。比如,行政人员中会有见了你不打招呼就走过去的。如果你为了避免尴尬而先打招呼,对不起,有时候这就意味着你“自认”低他一等。这种行政人员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给你“惯毛病”。类似的问题很多,你是适应呢还是改造呢?适应不了就得想办法改造,而改造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

1) 改造。

鄙人几乎一直在国内,但博士毕业回单位后有诸多不适应。这种情况下,我就试着去改造。几乎所有的校级长官那里都跑遍了,去跟他们讲我的各种想法(相信不少人这样干过)。这样做可以增加他们对我的了解。不过基本上改变不了什么。但不等于说我什么都没做。至少我了解到一些信息,获得一些认识,也释放出一些信息。在学院就不用那么客气了。为了解决“打招呼”的问题,专门拟定了“行政人员工作参考(训政版)”上传到群里,之后就使出“好算法”,在群里有选择地感谢一些人。这种办法还是比较凑效的,感谢过的人,再次见到你,那都是笑脸相迎,大家都舒坦。

2) 适应。

前任系主任一直跟我强调“适应”。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发到了群里:假如说打你一个耳光,然后问你适应不适应。如果说“适应”,那就再打你一个耳光;如果一直适应就一直打下去。直到你说“不适应”或“受不了”——很好,终于找到了不能适应或受不了的情况。有人说不要“人身攻击”。其实,我是在为人们争取不适应的权利。改造得动的事情上,要采怀柔策略;改造不动的事情,就得采取硬性手法:搞清楚什么事情对你而言更有价值,然后坚持自己的风格并准备为此付出代价。


经验表明:你必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时间长了周围的人就会适应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799873.html

上一篇:波粒二像性
下一篇:也谈编辑“篡改”审稿意见事件
收藏 IP: 110.178.81.*| 热度|

45 陈楷翰 刘淼 罗德海 曹聪 马耀基 夏伟 马臻 蒋继平 林中祥 吴辉 杨顺楷 高绪仁 吕喆 李东风 官万兵 李学宽 梁进 逄焕东 强涛 施安路 闵应骅 陈龙珠 王选策 杨正瓴 文双春 廖晓琳 陈明 孙瑜隆 赵美娣 郑永军 温世正 喻海良 徐耀 曹墨源 董洁林 张骥 梁洪泽 肖重发 余洪波 shenlu wgq3867 uneyecat yunmu xqhuang xuexiyanji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