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试图再次思考“何为信仰?”

已有 4167 次阅读 2010-12-14 09:55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信仰

在管理学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次极有意思的“拍卖会”,其拍卖品与常见拍卖会截然不同,均为人生最重要或者最想追求之物:亲情、友情、爱情、美貌、知识、财富、理想事业、名垂青史等等,这些拍卖品的价格少则500,多则4500,而每个小组均有一笔有限的资金即9000来拍买这些拍卖品。在众多拍卖品中,我们小组竟用高价拍下了其他小组均不愿企及的“信仰”。课后,心中似有百惑不解,为什么当时我那么坚决地支持要拍得“信仰”?即使这一坚持将导致最后剩下的钱财不足以买到任何其他东西,包括美貌、理想的事业以及名垂青史等等。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包括自己。然而,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还是一种虚无的错觉呢?那么,何为信仰?为什么我们感到如此缺乏而极力想去拥有?

信仰是众多难以统一定义的名词之一。有人说: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有人说: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也有人说: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它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布什则认为信仰是为“让人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综合各种定义,概而言之:信仰就是行动的指导。

我们关注行动,信仰就成为一种必须。正是信仰给予我们某种未知生活和努力的东西。我们觉得没有信仰就无法行动。我们认为生命必须依照信仰的模式来度过,当我们的行动没有一种让自己心安的固定模式时,我们就开始产生恐惧,而极力想去拥有一种信仰,并以其为行为准则。我们觉得这样才有意义,才有一种存在的感觉。当行动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时,我们才感觉对自己的掌控,以避免由于自我失控而造成精神上的疲惫与对未知事物和思想的畏惧。

我们通过信仰,将人生的无序变为有序。犹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一种“序”与“律”。蒋勋老师在《生活十讲》提出:“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现代社会存在太多的无序状态,需要人们通过找回信仰,让自己和社会回归到一种平衡的有序状态。而且“信仰本身是一个过程,它并不在于终结上。你不是真要崇拜一个人或盼望一样东西,而是保持心里面的崇拜感。”对信仰的持续追求,实则为一种对有序与平衡的欲求。

然而,信仰真的好吗?克里希那穆提曾在《爱与思——生命的注释》中谈论信仰时指出:“欲望制造了困惑,信仰是欲望的延伸。信仰只能增加冲突、困惑和对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你的信仰,你相信,别人不信,反之亦然,两者都是自己信仰的囚犯,两者都根据自己的限制来经历。当“道不同”时,“不相为谋”就成为必然,因而冲突、困惑和对抗随之而生。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永不停息的战争。对前面所说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这种意义即为不枉在世上存在过。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却强调:对存在的领悟不要求信仰,而是直接的观察和没有欲望干扰的直觉。

综上可见,信仰,是为何物?有与无?好与坏?没有定论。但是,我能明确的一件事情是,生活本来丰富多彩,有信仰是一种形态,没有信仰也是一种形态,关键在于自己想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哪种形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086-393377.html

上一篇:学生由“材”变“才”,改造是关键!
下一篇:读研——奋斗前的资本储备
收藏 IP: .*| 热度|

8 陈远建 刘洋 苏红 侯成亚 贺爱群 张志军 田兆贤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