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教养决定阶级——读保罗·福塞尔的《格调》

已有 6375 次阅读 2010-4-28 07:13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阶级, 杂谈, 教养, 保罗·福塞尔, 格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条朴素的俗语道出了阶级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心声。

    在阶级社会中,如何“走”,怎样“流”?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阶级与斗争、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暴力”观念,贯穿了“成王败寇”的“赌徒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吹响了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集结号。当然,也包含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腥风血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卧薪尝胆”、“谎言说一百遍成为真理”的“欺世盗名”、“无毒不丈夫”的“不择手段”。过去一个世纪在中国大地上演进着的这段历史,高效率地凝聚了中国人“上”“下”流动的与“斗争”、“革命”密切相关的命运交响乐。

    二是资产阶级的“温良恭俭让”,带着那个阶级固有的软弱性,“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们看来,无论你是走到权力的顶点,还是财富的顶点,甚至是知识的顶点,如果“唯利是图”、没有教养,如果“不择手段”、道德败坏,仍然是精神上的“赤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教授、著名文化批评家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书名原文为“Class:A Guide Through American Status System)就持这样一种观点。他认为,用生活品味考察人所属的社会等级是一个更为恒常、更为有效的标准。我们为什么经常看到腰缠万贯的富豪(暴发户),其举止和品位实际上还是“昨日赤贫”?因为一个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暴富,但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时候格调。从这方面讲,“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例如,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后来贵为天子,但他的人格品味仍然逃不出当年的“市井流氓”;朱元璋虽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永远摆脱不了幼年卑贱命运的报复心理、对权力的绝对崇拜和残酷无情。

    也许,保罗·福塞尔的观念自有其片面之处,但在当今中国却更加具有推崇价值。因为在他那里,社会阶级已经由更多的文化标志来确立,而不是简单的财富、权力标准,有产与无产、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社会。

    当然,中国社会离这样的状态还有很大距离,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和改变的现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16968.html

上一篇:过期的三明治
下一篇:阶级:从权利、财富到文化涵义——再读《格调》
收藏 IP: .*| 热度|

1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