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偽科學網推薦】:科學主義與宗教神學結合的非典型配置

已有 4198 次阅读 2009-4-10 09:30 |个人分类:科學宗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宗教, 科学主义, 反科学文化人, 神学, 实在论

科學主義與宗教神學結合的非典型配置
——讀《上帝與理性》
蔣勁松
來國內學界內外對於科學主義頗感興趣,雖然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理上的探討尚嫌不夠深入,相關爭論卻非常熱鬧。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問題也牽涉其中。相當一部分科學主義者對宗教持有貶低、排斥乃至仇視的態度,有人甚至將憲法明確保護的宗教等同於迷信,本土宗教更是還要加上一個不倫不類的“封建”定語。而對宗教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持謹慎溫和立場的許多學者,則往往反對科學主義。雖然論戰雙方觀點迥異,但許多人都默認一個共同的前提:宗教、神學與科學主義是對立的、不可共存的。
但是要認為只可能存在這兩種典型配置的話,那就實在是低估了人類思想的複雜性了。英國著名神學家湯瑪斯·陶倫斯[Thomas F. Torrance1913——] 在《上帝與理性》一書中就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科學主義與宗教神學結合的非典型配置。陶倫斯生平與思想的基本情況,在介紹《神學的科學》的書評“神學怎麼可能是科學”(刊於200449日《中國圖書商報》)一文中,已經作了簡單介紹,此處不贅。本書是《神學的科學》一書的姐妹篇,寫作時間臨近,大體思想也很接近。但《上帝與理性》一書省略了冗長的文獻考證與繁瑣的神學分析,所以作者的思想表達更加直接精煉,也更加容易閱讀。對於想要瞭解托倫斯神學觀點讀者的來說,首先閱讀本書可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上帝與理性》一書的核心思想是提倡將神學重新建立在扎實的科學基礎上,建立科學的神學,反對當代神學中流行的訴諸“非概念的”和“非客觀的”思維方式。托倫斯認為現代科學和神學一樣,本質上都是肯定形式的科學,即“獨斷的”(dogmatic)科學;與此相反的做法是只提出一些學術問題,而不試圖獲得肯定答案的“懷疑論”。他認為,所謂“獨斷的”科學就是,人們把現實的某個領域隔離開來,排除干擾性和思辨性的問題,專注於研究物件本身,並從其內在聯繫中來理解它,而不迎合成見或外在權威。
按照這種研究思路,科學家和神學家們,在對既定的現實的本質或實際情形研究之前,不受有關本質的抽象問題或者有關可能性的懷疑論問題的干擾。也就是說,認識論問題總是在實際的科學問題之後,認識能力的批判總是建立在實際發生的認識活動基礎之上,認識活動所應該遵循的方法和原則唯一地受到認識物件本性的制約,而不受任何外在的原則和權威的影響。因此,托倫斯認為,純粹科學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是獨斷的。只是後來神學背離了這種精神回到其曾經脫離的理性假設和權威主義之後,神學才變成了僵化保守的教條主義(dogmatism)。
倫斯堅持實在論,在書中不斷強調認識活動要以認識主體之外既定的認識物件為前提,主體的能力和創造性的發揮總是要以服從客體的內在理性作為前提,對於物件的認識始終要與物件本身的存在區分開,認識本質是對既有客體本質的發現,而非主體的創造。這樣一種只對客體的本性服從的態度,既是獨斷的,也是理性的、科學的。
是這樣一種態度,使得托倫斯成為科學主義與宗教神學奇妙結合的典型代表。一方面,托倫斯反復強調,只有一種基本的認識方式——科學。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或者是神學科學,其基本認識方式和任何其他領域的認識方式並無二致,科學不過是人類基本認識方法的嚴格學科化延伸而已,它可以運用於人類生活和思想的一切領域。在此,科學所指的是追求肯定性知識的基本的理性行為模式,及其批判性的然而確實受控制的擴展。這樣的觀點和立場顯然是典型的科學主義。
而奇妙的是,借助這樣一種看似極端的科學主義,托倫斯卻達到了為宗教神學辯護的目的。他說,既然科學認識的方法和原則必須要嚴格地、唯一地服從研究物件的本性,因此各門不同的科學就要求採用不同的認知方式,以便符合我們所要認知的物件的各自本性。因此,從一門科學轉入到另一門科學,就必須要對使用的理性模式做重大的轉變,不僅要採用適合其特定物件本質的理性探究模式,還要根據物件的本質及其特殊的理性而採用一定的有意義的語彙系統和相應的證明模式。
所以,托倫斯認為,以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的認識方式、概念語言乃至證明模式作為衡量標準,來指責神學不是科學,就顯然是沒有道理的。正如我們不能用耳朵來驗證周圍是否有股怪味,不能用美學的推理規則來證明天體物理學的命題一樣;我們也不應該用物理學實驗來測試上帝的存在,不應該希望上帝在射電望遠鏡中向我們顯現其實在性。
倫斯指出,當我們考察無言的物理物件時,我們需要拷問自然以獲得自然的回答;而當我們研究人格物件或主體時,應該採用的方法就是說與聽、問與答的人際互動這樣一種模式;而對於上帝這種存在的認識,就應當順應上帝獨特存在的本性,通過能夠認識上帝本質的方法來探索上帝,而這就是基督教徒與上帝打交道的方式:信仰、崇拜、聖禮以及基督徒的尊崇。這樣他就從科學主義的前提推導出了捍衛宗教神學的結論。
然我們不能接受託倫斯的宗教觀點,他的論證也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如“上帝存在”只能是信仰的對象,無法用理性來證明,而面對科學哲學界反實在論的批評,如何捍衛實在論的真理性更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是對於國內目前熱鬧但嫌不夠深入的新科玄論戰來說,本書是很有啟發性的。科學主義者們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偏愛的科學主義論證思路完全可能用來為宗教神學服務,為多元文化觀和真理觀服務;而要捍衛多元文化和真理的人士,也會發現他們原本不是非排斥科學主義不可的。所以,對於雙方來說,也許在進一步探索科學主義的內涵和發展的可能性之後,思想配置還有可能重新修改和升級。就我個人而言,閱讀托倫斯確實是一個不斷擴展新視野的奇妙經歷。
 
[] 湯瑪斯·陶倫斯,上帝與理性,唐文明  鄔波濤譯,謝文鬱校,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6月,17.00元。
 
刊於《科學時報》20041028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5312.html

上一篇:壟斷霸道不是科學精神
下一篇:神學怎麼可能是科學呢?
收藏 IP: .*| 热度|

2 刘进平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