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人之病札记67
陈立群 2023-9-21 22:55
新学期接近过半了,札记才恢复。这学期特别忙,前面三年会议和交流都比较少,有报复性反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出差。会前会后顺便观光,休闲得更加辛苦。人也有些疲劳,飞机上只是看看书甚至打打盹,也没有写什么。这篇札记是在飞机上写的,算是恢复优良传统。 本学期的本科生课本来说有两门, 40 学时的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6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理论力学虚拟教研室“名师讲坛”第5期
热度 1 陈立群 2023-9-19 22:58
这次报告对教学帮助有限。主题是 尝试回答 一个历史悬疑,试图解释为什么有“理论力学”这个不太贴切的名称。可以算是次通识课或者兴趣班。过去发表过相关文章,这次报告有新的材料,虽然严格而论,还是有些环节尚缺乏说服力。 《柳如是别传》对力学史研究的启发 《理论力学》名称的由来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思考:以一般力学类课程为例
陈立群 2023-9-17 23:00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9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之病札记66
陈立群 2023-5-24 22:54
本轮“非线性动力学”讲完了分岔部分。这部分更为通论化,技术性内容比稳定性部分还少。简直不象博士生的课,更像通识课。或许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听课学生来自力学各个二级学科,以固体力学居多。因此课程只是说明一下非线性动力学的可能工具,如果他们以后在自己的研究中需要,再深入学习。 分岔部分的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2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之病札记65
陈立群 2023-5-9 22:56
春季博士生的“非线性动力学”开始了。选课人数不到 10 人,开始有些旁听的,教室里多于 10 人。后来就没有了。上一轮是线上进行,现在可以线下了。因为有长假调休,周末有课,但已安排了参加会议,需要把周末的课调走。因此第一周连续 3 天有课。后来又调了次课,随后一周还是连续 3 天有课。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4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非线性振动进入本科生振动课的尝试
热度 1 陈立群 2023-4-30 22:55
中间略 2023 非线性振动论坛大会报告,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8 号楼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4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人之病札记64
陈立群 2023-4-23 22:56
硕士生的“力学前沿”课,我还是讲非线性减振,线下教学。上一轮因为疫情是线上讲课。到教室我很吃惊,学生很少,不到 15 位。教室很大,学生坐得很分散。我们组的 4 位学生,坐在前排中间。另外五、六位学生,坐在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还有另外两、三个学生在后排另一侧的角落,恰成鼎足之势。当时应该拍张照片,可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1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欧美理科经典力学教材的现代化(一)—传统教学内容的形成
热度 2 陈立群 2023-4-13 22:56
力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历史上力学曾经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上个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之前的物理学是经典物理学 (classic physics, 也译为古典物理学 )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之后的物理学为现代物理学;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力学部分。即使在物理学革命之后,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461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人之病札记63
陈立群 2023-4-11 22:56
冬季学期的“理论力学 II ”顺利结束了。除了中间几周线上教学外,具体教学过程都是按计划进行,没有特别可说之处。春节假后,完全是线下教学,一切都正常。学生学习态度也挺好,但感觉掌握的可能不太好,虽然也能说得过去。其中有不可抗力,就是春节假期前都是线上教学。 本学期节假日都没有占用课堂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2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之病札记62
陈立群 2023-3-12 22:55
冬季学期,我还是承担核心通识课“无处不在的力学”中 2 学时一次课,讲周期和混沌运动。当时挑选时间时,我就有意排在前面些,免得后面有各种情况。选了第三周。结果正好是在疫情《 暂态过程 》中的第一次线上课。 这门课有多个视频,以往教训,线上视频播放可能出问题,如《 人之病札记 56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5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7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