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凭吊2000多年前的车师交河故城(一)

已有 8338 次阅读 2007-10-29 21:07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F)

凭吊2000多年前的车师交河故城(一)

 

黄安年文  发表:20071029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美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年轻的国家,这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美国对历史文化十分的重视,举个例子来说,昨天媒体报道说,加州旧金山的考古专家发现了1880-1920年间旧金山唐人街的地下城。在美国学者看来,130年前的华人建筑就属于“考古”的范畴,如果按照这样的年代标准来鉴定文物价值,那么今天的中国不仅遍地是文物,而且有些文物则天天被毁坏了。

 

华人在美国绝对算不上来到美国的最早种族之一,从19世纪40年代末起算最早一批的华人移民美国潮也只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美国人如此重视文物,我们中国人更应该重视历史文物和文化了。当然不能不能按照美国的“文物”标准将130年左右历史的建筑鉴定为“文物”,但是重视文物却值得我们借鉴。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西10公里处的雅尔乃孜沟。在汉代前,交河是车师王国的都城,5世纪高昌王国郡治,唐代安西都护府建于此。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明显可见的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 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

http://www.hoodong.com/wiki/)“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至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 “交河故城地形狭长,作西北-东南走向,长1760,最宽处300,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都集中在故城的东南部,占故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19.htm

 

 

笔者目睹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在文物保护上的明显不同,只要将即使拍摄的照片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了。

 

*********************************************************

以下是网上下载的三篇有关交河故城的记载:

**********************************

(一)丝路行札记:日落交河古城

www.cq.xinhuanet.com  

20050321 11:20:22   来源: 《万里丝路行》

 

夕阳西下,沙漠地带的黄土犹显干净,黄得艳目。侧身站在高墙上,俯望脚下建筑物星罗棋布的城市,街道清晰,院落分明,尚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中央大道,大道北端有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及印度风格的佛塔遗址。好大一座城池!在2000多年前,有如此规模的城市,当属少见。

火炉吐鲁番,只能在傍晚6点外出。车向西行至交河故城路上,两排浓密的树林尽头,就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地。

逐日而行,落山前太阳非常毒辣,将一条柏油马路映照得光光亮亮,车行驶在亮银砌成镜面的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的我,都不得不眯着眼。

10公里,过雅尔乃孜沟河,蓦见高耸桥面十丈的黄土台地,陡现眼前,如削的崖壁上有古老斑驳的城垣,这就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交河古城。

考古发现,在交河古城建筑前,即3000多年前,原始居民为避免野兽侵害,同时防备部落间战争,就选择在河心洲上,相当现在古城位置,建立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挖洞居住,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他们当时使用过的石器和陶器,陆续在遗址区内发现。

交河故城,系车师人在公元前2世纪及5世纪中叶构建的,也是汉代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王庭"所在地,属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田的中心之一。西汉曾派大批士卒在此屯垦,建"交河壁"。《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历史上,交河经几度沧桑之变,由国都而军事重镇而县治,一度又成为唐代安西都护府的居地,后又为州治,终在13世纪末,毁在一场长达40年的战火中。

交河城址位于河床中央。几百万年前,这条不起眼、宽仅五六米的的雅尔乃孜沟河,水流很急,水量也大,经过不断的冲刷,沟谷被切蚀得很深,并把交河城所在地方冲成一个江心洲。

来前看过照片,城挺大,从空中俯视,城如一片柳叶,长1600多米,宽300米;也看过资料,知城在一孤独的河心岛上,与别的城堡不同,靠河心岛这天然壁垒。

但当我来到它的面前,仍被它的雄伟,它的庞大,它的饱经沧桑所震憾。

顺着检票口右边的陡坡向上爬,就算过古城南门楼了。隐约显露的城堡雉堞,错综复杂的巷道民房,趋入眼帘。据称,今后南门的踏道将封闭,游人只能通过东门吊桥步入城中。保存完好的东门,门道两侧土崖耸立着双阙,内壁可见安置门额的对应方洞。届时,攀爬上城而气喘吁吁的游人,对交河古城堡会有更深的直感。

进城,就感到接触的是木乃伊,只是这是2000多年前鲜活城市的干尸。故城干干燥燥,虽流沙已经清理,仍不时有残沙余屑在城中游荡。几蓬还算茂盛的骆驼刺,散生在城墙残垣角落,是城里惟一有生命的住户,这孤独的主人,陪伴着有2000多年历史的故城。

站在城内峭壁边缘,对岸绿树缠绕。俯身下视,仿佛干透的黄土,随时将崩塌,忙缩回头。土岗峭壁依河床,成天然屏障,拱卫着交河城。当时,交河城是古代吐鲁番盆地的门户,通达焉耆的银山道,前往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木萨尔地区的金岭道,皆会于此,所以曾有相当宏伟的规模。对于入侵者来说,交河是一道重要的防线;对于丝路客商来说,交河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因故西汉与匈奴,皆对车师地非常重视,前后五争车师,终以西汉取胜结束。东汉名将班超及其子班勇,均在这里用交河水,蘸写了他们戎边生涯的辉煌诗篇。

顺大路,竟然走到了交河城原居民的屋顶上,颇有飞檐走壁之侠客感受。初以为,交河城系考古人员从泥沙掩埋中挖掘出来的。经询问导游,才惊奇发现,城内全部街巷道路,均系原住先民人工在原始地表层挖出来的,留在两边高约四五米的原生土,变成了建筑物厚厚的墙。遂交河故城,又带来了金光闪闪的冠衔――世界保存完好的惟一原生土古城。

夕阳西下,沙漠地带的黄土犹显干净,黄得艳目。侧身站在高墙上,俯望脚下建筑物星罗棋布的城市,街道清晰,院落分明,尚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中央大道,大道北端有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及印度风格的佛塔遗址。好大一座城池!在2000多年前,有如此规模的城市,当属少见。

回想在西安九朝古都时,才发现当时汉唐时期的西安,城市规模比现在大得多,只少现代高楼大厦。在当时全国人口稀少的情况下,竟然也汇聚了上百万人口。在戈壁沙漠绵绵的西域,竟也存在这样一座大城,说明当时西域之富庶。

若非真切的事实,我会误认处在雅丹地貌中央,此地系罡风凛冽厉塑出的魔鬼城,而非是人类曾生活了上千年的古城。

顺斜坡溜下南北大道,此时行在街上,又如封神榜中的土行孙,穿行在地下。城内所有建筑物的下半部或大半截,都是未经施工的天然土层。古代民居,大多挖地为院,掏洞成室。这些拱形似窑洞的地下建筑,在烧砖取土困难的城里,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使人们的住宅,在炎热酷暑中比较荫凉,在燃烧困难的寒冬里比较温暖。

许多院落,都有口小底大的储粮窖穴,甚至深达40余米的水井。这自然与当年战乱时应付围城有关。佛寺中有一井,导游小姐称,前几年深掘井,尚有水涌出,现却难以见水迹,恐也与抽取地下水过多有关。初步统计,寺内有井3眼,井径多在1米,井壁存有提水绳索摩擦而成的凹槽。

佛教在吐鲁番流传1000多年,因此在故城处处留下遗址。大小佛教建筑遗迹,城内共有50余处。城的北端,有座规模最大的寺院。墙垣完整,大殿宽阔气派,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竟有5000多平方米。后殿中央,有一座夯土筑成的塔柱,柱上四面开龛,小龛中有残破佛像。有100多座舍利塔,在大寺后面整齐排列,颇为壮观。

城内竟然还有一奇,就是西北角,有一座地下寺。穹顶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僧人的生活与寺院通达,均在地下。1994年文物考察,出奇地发掘出土了不少文物,有工艺精巧的银棺铜椁,内盛舍利。此瘗埋舍利,属新疆佛教文化史上重大发现。

时已过7点半,夕阳西斜,久久不肯下落。幸有戈壁罕见的浅黛色乌云,将烈日遮掩。强光织线,从西边云端远山处,透漏出光芒,更显日落前,交河古城肃穆苍凉。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时临黄昏,废城游人无踪,一个人茕茕独行,在干燥得无一丝生气的古城,悉心领悟古城传送的信息。

在新疆茫茫大地上,交河古城具强烈、鲜明的生机对比。城北城东为戈壁,一水之隔的东门及南门,接连吐鲁番市区,绿洲葱郁。

考古发现,交河城风水侵蚀损失的土壤,达三四米厚,在这风库地带开荒,灌溉后地表变松软,砂石会慢慢沉入土层下,形成大片良田。沙漠边缘的黄土层,一般比较薄。经过长期的耕种以及各种生产活动,常常会使黄土层遭到破坏,使地表支离破碎。所以,遇天灾人祸,一旦弃耕,失去植被和砂石戈壁掩护的表土层,便会被风蚀水刷破坏,将再成碎石裸露的戈壁滩。

苍凉孤独的我,行在交河故城街巷上,四顾茫然,但却与行在玉门关楼前,和散步在阳关血红流沙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此处,极目远眺,尚有生机之田野可见,既有昨日之城垣,也有今日之稼禾盈野绿苗,有着希望的明天,随着明天重返大地之阳光,带来新的生活。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说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其《废墟》一文中所述及心灵的感受,表达了我此刻的顿悟。(责任编辑: 叶莘然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5-03/21/content_3913133.htm

********************************

(二)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雅儿乃孜沟30高的悬崖平台上。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长约165O米,最宽处约300。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故城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交河是车师国国王的治地,当时有“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是车帅前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前84年),交河设戊己二校尉,驻交河城屯田。

  魏晋时期,设交河郡。唐设交河县,一度曾为安西都护府的驻节之地。8世纪末交河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后,设交河州,属回鹘管辖。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集团的海部、都哇发动战乱,交河古城屡屡受祸,破坏严重。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4年)该城已废。

  交河故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经历了230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交河故城巍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交河故城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地形狭长,作西北-东南走向,长1760,最宽处300,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都集中在故城的东南部,占故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河水冲砌。台地周缘形成了高达十米的断崖,地势险峻,易守骓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世纪前后,姑师(后称作车师)人已将交河作为政治活动中心之一。《汉书。西域传》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前1世纪,西汉政府派士卒屯戍交河。450年,北凉沮渠安周攻破交河,车师前国覆灭。460年,柔然攻灭高昌,扶植起阚伯周为高昌王,交河归属高昌,以其地 为西州,交河设县治,并一度因其险要的军事地位而成为唐王朝安西都护府驻节之所〔640-658年〕。840年,回鹘一支自漠北高原西徙新疆,建回鹘高昌王国,王都设在高昌,交河是王国属下的军事重镇之一。1269年,爆发了元帝国属下海都、都哇叛乱,卜思巴舍率军12万围攻已归顺蒙元中央王朝的回鹘高昌,战火历时近半年。从此,回鹘高昌势力日衰。公元1283年,回鹘高昌王室被迫东迁甘肃永昌。在此期间交河也深受战火摧残,遂逐渐被毁弃。以后基本不再见于历史记录,明代陈诚有诗曰: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说明当时交河已是一片废墟了。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达1500年以上,期间历代政治地位虽有差异,但是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思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河故城是古代车师、汉、回鹘等民族先后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纪念碑。它至今巍然屹立于吐鲁番大地,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有重大科学价值。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现在的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的范围内。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明显可见的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 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

  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另外令人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 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 雕塑,其建筑工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主要游览区

大佛寺:仅次于中心大道的北端,是交河城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8,宽约59,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大门、大殿、僧房、庭院、水井组成,院墙是用板筑泥法筑成的,大殿中央塔柱须弥座高1.1,座上开龛,龛内有残破泥塑佛像。主殿前有一口井,并有钟楼、鼓楼遗迹,约为南北朝时期所建,局部地方经过后代重修。

塔林:在交河城的北部,有一布局整齐的舍利塔群,从们习惯地称之为塔林,它可能是用来安葬历代高僧所用,塔林中心是一金刚宝座大佛塔。四角各有25个方形小佛塔,排列成纵横各5的方阵,总计101个,呈四组对称状,拱卫着大佛塔,大多数塔身都已残毁,但从残留的塔基犹可想见当年雄姿。

官署:位于南北干道东部偏南处,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地下地上的双层建筑,有宽大的阶梯通道可以上下。地面建筑已倾颓无存,但宽敞的地下庭院仍保存完整。天井院有通道,宽25,存多重门框痕迹,天井与地道相连,天庭与一大型地道通连,可达南北干道。这种样式在交河城中是唯一的。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

东门:东城门临台地东部断崖,崖下为亚尔乃孜沟。该城门是目前交河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城门。建筑结构颇具特色,门道两侧土崖耸立着双阙,内部可见安置门额的对应方洞。门道宽1.4,门道至河底高约8,该门是城内居民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今仍可见部分生土阶梯,门的右侧有一满藏石块的土坑,这些石块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门区内有瓮城,南北宽33.3,东西长24.5

地下寺院:位于故城的西北角,面积约500平方米,寺院为穹顶建筑,僧人的生活用房与寺院相通,均在地下。1994年夏,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清理发掘,发现了寺院内的壁画,出土了汉文文书,泥皮题记,印有梵文物古藏文物泥脱佛塔,泥塑的佛头以及四脚座铜佛、铜器多件,其中一件工艺精美的银棺铜夹,内盛舍利,这种埋舍利的做法,是新疆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交河古城出土文物陈列厅:位于古城南门入口处,是由吐鲁番行署与日本政府共同出资修建的,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展出了交河故城及其周边遗址所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百余件,大厅中央还有采用高科技手段制造的大型模拟沙盘,可让游客一览故城全貌。

交河古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它始建于3000多年前,是吐鲁番盆地最早的居民——车师人的王城,13世纪末毁于战火。

交河古城是坐落在一个30高的柳叶形的河心洲上,四周环水,地势险峻。李白曾经写过“征夫戍边交河北,万里交河水北流”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军事上、在发展经济贸易上,这座原始居民为了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而在黄土层中掏挖出来的城市对于中原各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都是必争之地。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达1500年以上,期间历代政治地位虽有差异,但是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思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河故城是古代车师、汉、回鹘等民族先后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纪念碑。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

现在,这片用黄土垒砌起来的城市经过多年风化早已变得面目模糊,如果不是专家,甚至很难去辨别哪是城墙,哪是寺庙。正是因为这样,黄土上用黄土落成的沧桑建筑,会使你有一种深深的震撼,一种因自然和历史而生的震撼!

http://www.hoodong.com/wiki/

***********************************

(一)交河故城

历史;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至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地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衰败: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现状:古城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宽约10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高2的地道,长60,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南门,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东门,巍然屹立在30高的峭壁上,主要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历史价值: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

(一)附图46幅中前1-15转拍自为冯其庸先生的《瀚海劫尘》(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第16-20幅转拍自丁和先生的《流沙梦痕——丁和西域艺术影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6幅为2007923笔者即时拍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01.html

上一篇:赴美签证有感
下一篇:凭吊2000多年前的车师交河故城(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