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统一高考,真的不可行?
近日,一则江苏湖北两地要分别外调3.8万和4万高考录取名额支援西部省份的消息,引起了当地学生家长的质疑,也再度让高考公平这一牵动广大学子及其家长神经的词汇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
本博认为,“支援欠发达省份”也好,“异地高考”也好,其实是姿态多于真心的“善举”。实际上能够受益的群体极为有限,却把矛盾转嫁为各地方之间的对掐。
如果,真心地推动公平高考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出台什么方案,还本来的全国统一高考就是最简单、最公平的方案。
既然各种方案都有不小的阻力,那么又何不选择受益群体最大的方案呢。
笔者有以下论据:
一、“高考”是目前被公认为最为机会公平的制度。不公平的方面,恐怕就在于各省区的差别高考。国家为什么就不能推行更为公平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全国统一高考”呢?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科举也是分区域定名额的,不错,但那都是略微照顾教育落后区域,而我们却倾向于照顾教育发达地区。
二、从全国统一高考“改革”到分省区的高考,其出发点或许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动机相同(目的是让发达地区出资建设支持更多的学校、让发达地区民众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发展到现今,完全忘却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另一政策目标,这一政策却成为了保障既得利益群体利益的保护伞。
从理论上来说,凡是差别化的政策,都应当是偏向有利于弱势群体的。而我们的差别化政策,往往都是偏向有利于优势群体的。为什么就不能纠正这样的非公平倾向政策呢?“全国统一高考”就是这样一种纠偏。
三、发达地区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资源来建设更多的学校,从而能够招收更多的外地学生(使欠发达地区民众增加受教育机会),这不就是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的最大贡献么?难道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就仅仅只有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
四、毋庸讳言,发达地区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资源来建设更多的学校。但是,即使招收更多的外地学生,其也不是完全的无收益投入,从中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受益: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劳动力,不可忽视的消费需求。所以,也不用担心,发达地区会因为自己投资建设的学校没有专门为本地子弟服务而损害其继续投入的积极性。
五、全国统一高考到底有什么不可行的?也请有关部门罗列出理由和理据来辩一辩。恐怕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退一大步思考,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重点高校,按实际考生比例分配各省区录取名额,总可以吧。
1980年代初的高考制度,原本挺好的!
时不时有高考改革的新闻。早已让人麻木了。对此,笔者认为,1980年代初的高考制度就是挺好的制度。
1.全国统一试题。分省命题,就是所谓的“高考改革”折腾出来的;
2.没有各种各样的加分。各种加分,都是历次“高考改革”不断折腾出来的;
3.那时的竞争程度远比现在高得多,但学业负担并不如现今重。可见,学业负担重并不是高考造成的;
4.高考内容从易到难比例适当,知识类与思维类比例适当,并不刻意迁就“差生”。历次高考改革,事实上越来越迁就“差生”,与“高考的选拔功能”背道而驰。
关于“高考改革”,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一般来说,把简单问题弄得越来越繁复的“改革”,都是“折腾”。不要指望有什么成效;
二、有时候,把“折腾过头”的东西恢复原本的简单,就是最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三、竞争过度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领域所能够解决的,更不是高考制度改革能够解决的。
四、“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公平”,而不是“平均”!
五、“高考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选拨,而不让高智商学生“平庸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