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来自两个科妄的对话

已有 3436 次阅读 2007-10-24 21:44 |个人分类:天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无趣男:我查了下书,《大自然的常数》宇宙中原子数目十的八十次方;有1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的链接方式可超过10的700亿次方。不能说大脑比宇宙还复杂;但是大脑已经足够复杂了。

 

李亚辉:我记得最小的10的-47次方最大的10的+47次方。不对你这样算大脑是不对的你可能搞错了概念你用一个组合可以表示的状态和一个组合的实际信息量,是差老远的概念。一个阶乘,就不得了,

 

无趣男:你说得对,他说的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人脑确实具有无限的潜力。所以造出思想机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足够复杂。

 

李亚辉:组合的空间的数量是你的活动空间,不代表你一次能够表达这么大的信息量,一次能表达多大的信息量才是关键。人脑应该是很厉害的,足以模拟一般的系统运行。

 

无趣男:照说一次能表达的信息量能够要多大就多大,否则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说这些。

 

李亚辉:人脑其实和宇宙的基础是一样的,人脑再大点可能会出现奇迹。还得看数学的结果。

 

无趣男:哈哈,看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了。有一种说法,意识是量子态的。另一种说法,意识是平行宇宙里的一种态,和物质大脑缠绕在一起。高度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系统跃迁。

 

李亚辉:你记得我说的宇宙底层么?其实这个底层,未必真的是底层,可能和我们人的尺度有关。

 

无趣男:有点像分形哦。长度跟测量的尺度有关。

 

李亚辉:比如银河系是个巨人的细胞。

 

无趣男:这个想法10年前我就有过了,找不到证据。

 

李亚辉:他的底层可能就是太阳。最小和最大,一个10的-47次方,一个10的+47次方,不可能是巧合。

 

无趣男:宇宙的级数很逗,原子的密度和宇宙的密度差不多。

 

李亚辉:应该是人的尺度决定的,这些肯定都有数学原理。

 

无趣男:嗯,人的尺度如果产生一个数量级的变化观测到的可能就不一样了。如果人成为宏观的人,比如像地球这么大,看到的就不是星星了。

 

李亚辉:微观和宏观可以互换,这个我已经理解了,这样象上和向下是一样的。

 

无趣男:嗯,跟你说的串行并行类似。记不记得我以前说过宏观微观是可互换的?有点类似向上向下,但我没想透。

 

李亚辉:从信息系统上讲,应该是能够探测极限的层次数量。

 

无趣男:我现在眼前有很多鬼影,朦朦胧胧的,又抓不住。

 

李亚辉:空间退化后,微观和宏观就可以互换。

 

无趣男:人现在的尺度应该是在观测、认识和控制上有极限的。

 

李亚辉:一个像的真实点在1这个位置,一个像的真实点在1这个位置,不在0这个位置。

 

无趣男:0这个位置是什么?看来需要用二进制思考问题。

 

李亚辉:坐标原点。你越过1了,其实就进入宏观了。

 

无趣男:语言不仅是沟通方式,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你这么一说我把我的符号共振彻底想通了。

 

李亚辉:0这个位置是坐标原点,你放个电子在原点上。

 

无趣男:恩,然后呢。

 

李亚辉:你去观测它,离它越来越近,当你越过1这个位置。

 

无趣男:你说的有点像太极图了,离他越来越近就成了太阳了,对吧?

 

李亚辉:对,其实你就离他越来越远了。

 

无趣男:嗯,哲学上讲得通,极近极远,极小极大。

 

李亚辉:微观和宏观是可以互换的。

 

无趣男:天体物理上也讲得通,黑洞质量极大,就成了极小了。

 

李亚辉:这个可以统一力,我还没表达完善。

 

无趣男:如何统一力?

 

李亚辉:核力是时间为1的时候的引力,引力是时间衰减后的核力。弱力是微观的电磁力,越过1的点,电磁力是宏观的弱力。引力是时间上的熵的表现。

 

无趣男:那引力引起空间弯曲其实就是数学描述了,并非本质。

 

李亚辉:电磁力是空间上熵的表现,空间弯曲可以表达,主要是引力源从哪来的问题,信息=差异性。

 

李亚辉:当时间衰减后,空间变成单维,信息的差异性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同时表现。

 

无趣男:所以引力可以超过光速,当时间为1,空间成为无穷远,所以核力可以在无穷远处无穷大。

 

李亚辉:在空间上要表现出电磁力,在时间上表现出引力。再加上微观和宏观的分界,刚好分化出四个力,而且表现的能力也符合四个力的特点。两两一对,四个象限,不多不少,引力和电磁力,都是宏观。

 

无趣男:核力和弱力都是微观。

 

李亚辉:引力和弱力很弱,电磁和核力很强。其实原本的起源的差异性是一样的,不过因为构造时空,搞得不一样了

 

无趣男:嗯,构造时空,是因为人观测的局限,自身是这样的,就以为时空是这样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9630.html

上一篇:有关心理学的若干尴尬问题
下一篇:心理学管不管灵魂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