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不妨养几个懒人
几年来,写过几篇关于大学里教师收入按“工分”分配的文章。那几篇文章中已经指出,如今大学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多多少少都与给教师“记工分”有关。
“你说该怎么办?”有人问我。
我的意见是:废除记工分的办法!大家按级别拿工资。
“这样不是又要搞平均主义,养懒人了吗?”有人会这样问。从对我前几篇博文的评论看,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
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没有道理。公务员并没有实行工分制,学校的干部,从领导干部到办事员也都没有实现工分制,人们怎么不去问他们这样做是否搞平均主义,是否会养懒人?中小学教师也没有实行工分制,为什么人们不担心他们中会养懒人?外国的大学教师也没有实现工分制,为什么人们不去问问他们是否要养懒人?
“没有了工分制高校的教师还能够相互竞争吗?”也有人会这样问。
一个高校内的教师能够竞争吗?谁和谁竞争?是数学家与化学家竞争?是有机化学家与物理化学家竞争?是物理化学内的胶体化学家与量子化学家竞争?他们怎么竞争?是竞争科学研究吗?不同质的研究如何竞争?至于讲课或其他教学,本来就是该谁上课就谁上课的事情。
“这样会不会影响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现在有的学校青年教师上很多课,有的甚至也可以争得不少“工分”。但是,我们要问的是,该不该让这些青年教师上这么多课?
大学里本科生的基础课是最重要的课程。而这些最重要的课程,例如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理应由最有经验的老教师去承担。青年教师应当趁着年轻,一方面跟着老教师学习教学,另一方面多做一些科研工作。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让水平尚不够高的青年教师过早走上讲主要基础课的讲台,是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不负责任。
如今有的学校号称“竞争上岗”,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竞争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教师都是主动退出,不与青年教师“抢饭碗”。对于老教师,这并没有多大损失,这一点“工分”,他本来就不想去挣,做点别的事情就挣回来了。况且,很多学校都有多少岁以上的教授可以免上本科生课程的规定。
在记工分的制度下,青年教师又要多做“科研”,又要争取多讲一点课,以多挣一点钱贴补家用,自己还想学习提高,搞得身心疲惫不堪。结果,家里一塌糊涂、身体江湖日下、讲课马虎糊弄、科研出不来好的成果。
学校里的钱,就是这些,并不意味记工分而多出一些钱来。记工分的办法,只是你多一点,他少一点,这样搞的结果则是弄得“鸡犬不宁”、人人不安心,为了几个小钱,你斗我、我防你。科研出不来大的成绩,教学工作一团糟。
而最倒霉的是学生。如今学生的不学习,当然与大环境有关,但是,也不能够说与如今学校不重视教学致使教学水平低下没有关系。
让教师上课,不应当靠“记工分”,而应当分派。老教师拿了老教师级别的工资,就应当上这么多课,就应当负起搞好这门课教学的所有责任。实际上如果真正这样做了,绝大多数教师也就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认认真真地去上好课的,这毕竟影响到他的声誉。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注重自己声誉的。
大学里的工作,说到底,主要就两件,第一是教学,第二是研究。而这两件工作,都是做学问,都需要一个温和的环境,而不是一个竞争的环境。
做研究是最需要沉下心来动脑筋思考的,要心无旁骛,钻到问题里头,考察问题的各个方面,才或许会有一点心得。如果要有好的发现、发明,不但要有好的学问,要有钻研精神,也还要有一点运气。所以,做研究最性急不得,心急火燎的往往搞错。如果再总是考虑私事,考虑与别人竞争,那就恐怕什么好的结果都得不到。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品德不好的人甚至会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
教学也是这样,心静下来才能够把自己肚子里东西整理得有条有理,讲给学生听的时候才能够头头是道。心静才有兴趣把新的材料、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加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也能够把一种温和的心态传染给学生。学生也需要一个温和的环境,才能够学好。
总之,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环境需要温和,就像我们长晶体一样,在温和的环境中,晶体才能够长得大。在动荡的环境中,即使结晶,也只能结出一个粉末状的东西。
所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里在科研和教学上不要提倡什么竞争,大学不是竞技场,更不是角斗场。
那么,按级别拿固定工资,是不是一定不会养懒人?不见得,确实是有可能要养一些懒人的。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种过地。如果选好了种,都是好种子,注意水肥管理,使每一颗禾苗都长好,就能够丰收。但是,那是生产。生产不会产生新的更优良的品种。
如果把教师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管理,教师就出不来好的新的成果。最多也就能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些平庸的论文,平庸的产品,带出一些平庸的学生。
好的成果往往需要在上面所说的温和的条件下,慢慢的孕育。前人有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实际上,好的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不懈努力。也有人努力了却没有出好的成果。
在温和、宽松的条件下,可能会出几个懒人,但是,真正好的成绩,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产生。要想出好的成果,要想出现真正的大师,就不可避免地养几个懒人。不肯养几个懒人,搞得大家都挨鞭子往前冲,那就永远也出不来众多真正好的成绩。我们不是总喜欢讲辩证法吗?这就是辩证法。
我说这些话,可能不少人不爱听。他们还是相信他们的鞭策和竞争。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看过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如果没有记错,他曾经说过,某原始部落的女人嘴唇上都要穿孔,套上金属圈,名呸呸来。她们看到外族的女人,感到不理解:“没有呸呸来算什么女人?”我也听一些北方的老人们说到过去的女人裹小脚时说,那时候“不裹小脚怎么嫁得出去?”
人们在习惯于畸形后,感到正常的人反而是畸形的了。我们对于工分制的看法,是否也如此?
附:部分相关博文:
记工分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2011-9-22
大学要像温吞水 2011-12-3 15:25
必须大幅度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 2014-4-28 07:50
说教师收入分配的“工分制”2014-12-26
搞好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是发展科学事业的根本 2015-1-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