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与错
每一个人从上小学考试,就要与对与错打交道。作业做对了,老师打一个✓,做错了就打一个×。如果做了教师,那就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和×了。至于为什么称“对”称“错”,打✓打×,人们一般并不去问。本文就来说说对和错的事情。
对是一个简化字,其繁体字是對。對的草体字,左边有点像又字的模样,于是對就简化成了对。
对字的本义是“答”,也就是对于问题的回答。有问就要有答。《说文解字注》:“对、答古通用”。对就是答,答就是对。
我们读《论语》,到处是“子曰”,但是,只要“国君”问孔子话,不管是哪一个国的国君,是贤是不肖,下面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孔子对曰”。国君或尊者问孔子的弟子,也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弟子“对曰”,没有例外。
例如,“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又如“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再如“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论语·八佾》)。又如“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刘备三顾茅庐访问诸葛亮,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现在我们还常用成语无言以对、对答如流等。
在上面这些例子中,对字都是用其本义,即回答别人的提问。
一问一答的两个人一般总是相对的,面对面的。于是,对就引申为朝着什么方向,以及两个事物处在相反的方向。如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息,李白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诗句。
在这个语义上,我们现在用到的情况很多,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如两军对立、两山对峙,在数学上有两个几何图形的对称、在物理上有热的对流、在工程上有两个物体的对接、在体育运动中两个人或团队的对抗、两个人下棋称对弈、法律上原告与被告的对簿公堂、哲学上的对立统一等等。
从两人或两物相对,可以引申出相互有关系。例如,“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我对他没有意见”,“你不应该这样对待他”,如此等等。
两个人或物相对,从而引申为两个有密切关系的人或物,称一对。
一对可以是一样的,如一对双胞胎、一对镯子;可以是有联系又有不同之处的,如一对兄弟、一对姐妹、一对夫妻、一对鸟儿;可以是相反的,一对冤家、一对仇敌。在这个字义上,还有对偶、配对、做对子(对联)、诗词中的对仗等。
古人非常看重写成文字的东西,而抄写难免出错,所以,自古而来,写下来的文章就需要校对,不要出错了。这样的审核称核对或校对,也称雠校或校雠。
你看这个雠(音chou2)字,两只隹(鸟)相对而言,就像两个人相对而校一样。如果相核校的结果没有差错,就是对的。或者说,抄写本与原文相比较的结果都一样,并无差错,就是对的。这就是我们如今把“正确”称为“对”的来源。
从词汇产生的历史看,像如今这样把“正确”称为“对”这种说法出现得很晚。
同样,把“不正确”称为“错”的历史也是比较短的,但是比起把“正确”说成“对”还是要早一些。
《说文解字》把“错”解释为在物体上面涂饰或镶嵌上金或银。我们在博物馆能够看到有些青铜器表面镶嵌着金丝或金片,那便是错金的。
例如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发现的错金铜博山炉就是一件很有名的国宝级文物。又如王莽时曾经发行过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就是中国货币史上很有名的一种货币。张衡有诗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错又假借厝字,意思是“厉石”,即磨刀石,也可以用来磨玉。我们现在还经常引用《诗经·鹤鸣》中的句子:“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錯就是用以攻玉的。
从磨石这个意思,也容易引申为锉,《烈女传·鲁臧孙母》中臧孙母说:“错者所以治锯,锯者所以治木也。”错就是锉的意思了。
这里的错,实际上就是厝。后来错和厝这两个字都常常用于说安置、放置。
例如暂厝,就是把棺材暂时停放,以待正式安葬。
又如,《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就是提拔正直的人,位子安置在邪恶不正的人之上,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恶不正的人,位子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不管是磨还是锉,都是一来一回,反复重复的。于是错也就成了“逪”的假借字,走之旁表示走的意思。《说文解字》:“逪,䢒逪也。”䢒逪,后来写作交错。
《诗经·楚茨》说在酒宴上:“为宾为客,献酬交错”。后人注释说:“东西为交,斜行为错”。现在喝酒时还是我敬你酒,你敬他酒,也说“觥筹交错”或“杯觥交错”。
这样错就有了“交错、错杂”之义。如《楚辞·九歌·国殇》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毂在这里代指车轮,车错毂就是战车交错。
《后汉书·西羌传》中说“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错居就是杂居。
由交错容易引申到不相重合,违背。
《盐铁论•相刺》:“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辰参之错,辰参就是商参。辰是辰星又称商星,属于二十八宿的东方心宿(心宿二即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alpha)。参是参星,参宿在二十八宿中的西方,即组成现代天文学猎户星座中“猎户上的腰带”的三颗星(参就是叁)。如果都在晚上八九点钟看天,夏天能够看见辰(商)星,看不见参星;冬天则容易见到参星,看不见辰星。
又如《汉书·五行志上》说:“刘向治《榖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这是说刘向的学说与董仲舒的不同。
如果二者不同或者相反,设一个为正确,另一个就是错误了。所以错就从不同、相反引申到不正确、错误。
实际上,在有些古文著作中,错本当是“与某某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但是如果注释者认为某某是正确的,错就解释为错误了。这样的解释也不能算不对。但是实际上,古文中的“错”,绝大多数都说成“误”或“过”,而不说“错”。错误、过错等都是较后才有的说法。
上面说到的校对是对两种文本进行核对。实际上,校对并不一定真的要如雠字所示的两个人相对而言,一个人看两种文本恐怕更为合适。一个人看两个文本,也一定是这个文本看一句,那个文本看一句。也就是说,要一句一句核对。
看了一句没有错误,全都正确,也就是说,核对完了一句,就打一个勾(✓),表示无误。在古代,句和勾是同一个字,我们现在称一个句子,一句话的这个“句”字就来自这个勾(✓)。这个符号✓被称为句读(音dou4),后来也写为句逗。这是古人的标点符号。
在核对中如果看出了问题,某一个字出了错,可以在这个字旁打一个×。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交错”。交错,在许多方言中大致读为“gao错”,现代普通话称为叉,叉与差错之差同音。
我们现在学校里的对号与错号,其来源恐怕就来自这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