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的小米电视出了暗屏故障,妻一直在鼓捣它,前几天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等来了小米的软件升级,声称是解决了偶尔的暗屏问题,于是欢天喜地的升了级,可是问题依旧。最终还是喊来了客服,小伙给重置了软件系统,说是这种偶发性的故障不会是硬件问题,应该没有问题了。家里用的老小米手机2s频繁报警,说是空间不足无法安装新程序了,虽然现在米5都要上市了,可是米2还是舍不得抛弃,于是作为发烧友的妻又勇敢的站了出来,查资料、找教程,把手机的系统分区变大,可以装更多的软件了。
今天才意识到,家里这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似乎都是文科出身的妻完成的,而我一个理工博士,却对这些软件的东西提不起兴趣了。那我都干什么了呢?噢,家里的硬件维护工作似乎我做的比较多一点,修马桶、修电灯、修自行车、修家具……,嗯,就是这样的。这么看来,我家的日常维护工作还算分工明确,妻负责了软件,我负责了硬件。
其实把这个概念可以稍稍扩展一下:维系一个家庭良好运转的条件,其实也是由完整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组成的。坐在宝马上哭和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儿,很难说哪个更幸福,因为一个占了硬件,一个占了软件,可是能坐在宝马上笑的,则是软硬件都占全了,那她一定要比前两个幸福。同样,“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的家庭也难以长久幸福,而“男人挣钱女人花,女人花钱为养家”的模式才是诠释了一个家庭的软、硬件条件,在这里,经济条件就是家庭的硬件了,可是光有硬件还是不够的,而如何去支配家庭收入,在每个人身上支付的比重、开销与储蓄的分配、家庭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的安排、家庭亲戚邻里关系的维系,简直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了。之所以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是因为或是家庭的软件不行、或是家庭的硬件不行,或是软硬件配合的不好,对于这么精密的一个系统,其实其容错性并没有多高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可能就是因为富人在软件建设上没有跟上吧。
家庭如此,工作也一样。软件环境是否能支撑起来,是否能够和硬件条件相匹配,是能否完成重要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就我们现在的科研工作来讲,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重设备、轻人力”的弊端,而且也都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可是把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就够了么?我觉得还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将,现在的“重人力”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硬件”的思维方式上,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什么是人才?看论文、看奖励、看项目、看著作……,这是把人给硬件化了,实质上还是在建设硬件条件,而软环境并没有变化。科研管理体制、经费分配体制、尤其学术文化等软件环境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评判仍然是条件化、硬件化和行政化的。比如从文化的角度上看,科研人员看重的是什么?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被人认可的工作,进而获得个人的成就感,可以说这是一群特殊的人,说成是偏执狂、变态、疯子也未必全错,“科学”和“艺术”的相似度要大于“科学”和“技术”,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后者必备的是“目标式”的工作方式。硬件化管理的科研环境会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混为一谈。
小时候政治课上就学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不是也可以归属于软硬件的建设要协同发展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