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左耳与右耳的对话

已有 3697 次阅读 2014-11-29 10:2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李雪荣教授,从事医疗工作已59年,一直工作在精神医学临床第一线,与一群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或精神病患者打了一辈子交道。她希望利用晚年的闲暇、整理一些诊疗过的典型病例,从精神问题的角度切入,做一些有关精神卫生的科普工作。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有些个案读起来会是新鲜、离奇、荒谬、不可理解的,但每一个案的确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沈老师是一位有10 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老师,年秋天由他的妻子和同事陪同来住院。当时,他已40 岁,大学毕业后就在Z 市一所中学教语文;平时工作很认真,教学口碑很好,深受学生敬爱。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年前,妻子发现他常常一个人站在窗前发呆,有时喃喃自语,有时摸摸右耳,有时打打左耳,表情有时突然很激动,有时又显得很高兴。开始工作还很好,但近一年多来脾气很大,常常骂学生、与同事争吵、在家中摔碗、骂娘更是愈来愈多,与过去理性、耐心的老师俨然二人,最近上毕业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更是动辄骂人,有时一上课就无故骂人、发脾气、十多分钟后拂袖而去。丢下全班学生不管不问。后被反映到校长处,找他谈话,他大骂校长伙同他们一起搞他的鬼,一定要搞得他身败名裂……不可理喻;最后学校派人与家属一起送他来就医,被收住院治疗。沈老师外形儒雅,单单瘦瘦的,讲话彬彬有礼,但不多说,有时摇头、有时自语自笑,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给我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下面是他的叙述:

“大约在年的夏天,高考前,我带毕业班很忙也很累,一天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有一篇作文写得很糟,我正改得心烦时,这时突然有一声音在左耳说:‘别太认真了,你管不了那么多。’当时我就放下作文,到院子里转转,这时右耳旁又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说:‘你还是优秀教师呢?对工作如此不负责任。’我脸马上就红了,立即回去继续批改作文。以后这些不同的评议声音常常出现,特别当我心情矛盾、疲乏时,常常左边要我休息、让我懒散、出坏招;右边要我好好干、做个好老师。开始我很奇怪怎么会有人了解我的思想还帮我出主意呢?我常常四处找也没看见任何人在身边。以后这种评议声音愈来愈多,不论是思想、工作和生活整天不停地讲,常常右边讲正面的、左边讲反面的,对我的工作干扰愈来愈多,常常强迫我按他们的要求去做,而他们的要求又常常相互矛盾,让我不知如何依从。这些声音有男有女、多数是熟悉的人的声音,但当我去质问他们为什么干扰我的生活与工作?为什么控制我时?他们没一个人认账,还故作惊讶状;我有时很气愤就与他们对骂,但毫无用处,我就整天被他们监视着、指挥着、控制着;工作没法干了,生活也受到严重的干扰,吃不香、睡不好、身体愈来愈差了。现在只要能把这些坏人搞走,让他们不要把我当工具左边一个意见、右边又一个意见的对着干,让我安静一点,把我耳朵搞聋都可以,李医生,你帮我把耳朵搞聋算了,我耳边清静了还可以教书。”

住院后的沈老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胰岛素休克治疗一个疗程,合并电休克治疗8 次,妄想明显减轻,幻听仍然存在,但已对他的情绪、生活不构成太大干扰,他常说:“要讲由他们讲吧,反正不理他们就是了。”自知力仍未恢复,出院。

一年后来门诊复查,他已回校上课,工作质量尚好,妄想已不明显,双耳边的幻听仍然存在,但已不能干扰、指挥他,自知力部分恢复。

【医生解析】

沈老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胰岛素休克合并电休克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该病案的主要特点是他的奇特症状——左耳与右耳的对话。已有的中文和英文教科书所提到幻听,从未介绍过是单耳幻听还是双耳幻听;少数精神医学专著和我的某几位老师曾告诉我,幻听是双耳同时出现的,如果是单耳幻听可能是诈病。从这个病人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在临床上碰见有幻听的病人,我常常多问一句,“是那边的耳朵听到的?”90%以上的病人回答是双耳或搞不清,少数病人说仅某侧耳朵听到了;在10 多年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未见到一例单耳幻听(包括有精神病者或诈病者)。但双耳出现不同幻听、并对着干的,我仅见此一例,与同事交流或查文献均未见类似病例,故录于此,供有兴趣者参考。

本文摘选自李雪荣左耳与右耳的对话——一个精神科医生的临床手札》一书。

本书作者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李雪荣老师,从事医疗工作已59年,一直工作在精神医学临床第一线,与一群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或精神病患者打了一辈子交道。回眸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经历,作者为能帮助成千上万的病人回归社会而感到欣慰;但也为某些病人及其家庭感到无奈与叹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未能得到有效的康复。作者希望利用晚年的闲暇、整理一些诊疗过的典型病例,从精神问题的角度切入,做一些有关精神卫生的科普工作。在这里,把作者经历过的印象较深的个案告诉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个群体,能及时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在疾病的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并回归主流社会;更希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他们一个较为宽容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也能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本书,读者能获得一些精神医学知识,能及时发现身边及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寻找专家的帮助。如果您是一名精神科大夫或心理咨询师,这些个案(特别是医生解析部分)会帮助您得到很多无法从教科书和专著中学到的知识,如医德感悟、临床经验及罕见的个案,其中有些个案作者已追踪了40年以上。它是一名医生半个多世纪心血的积累,可供有心人进一步去探讨研究。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47162.html

上一篇: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风险有多大?
下一篇:科学出版社11月新书快递
收藏 IP: 111.199.54.*| 热度|

2 李颖业 mail2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