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事故考量的是社会系统里每个应急联动环节

已有 3239 次阅读 2013-12-4 10:52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急, 青岛爆炸, 孕妇死亡, 联动环节


事故考量的是社会系统里每个应急联动环节

131204 李健

 

一则新闻,青岛管线爆炸事故当天,一位怀孕已7个月零10天的孕妇由于爆炸受伤后,长达三个小时没被救治上,结果孕妇和腹中胎儿双双离世。 



半个小时没医生管……

这名孕妇的丈夫回忆说,他先把受伤的妻子送到黄岛中医院,那时妻子神志还清楚,在走廊里喊着“老公,救救我,快叫医生救救我。”他也向医生大声呼救,但由于爆炸后的医院挤满了伤员,没有一个医生管他。后来他挡住一个护士,大喊:我妻子怀孕7个多月了,快救救她。护士把孕妇安排到产科。产科医生给其做了胎儿监护,显示胎儿还活着。此时突然停了电,产科医生通知他立即转院。

转院——急救车不够用,又遇堵车,车上又没配备急救医生,爆炸三小时后才救治上……

医院门口,两辆急救车因各自有任务,拒绝了丈夫的求助。产科医生联系了一辆公交车,送孕妇转院。公交车在堵起来的“长龙”中爬行。期间,丈夫发现妻子吐出血水。但是车上只有产科医生和护士,没有专业的急救医生。在路人帮助下,拦住一辆急救车,终于把孕妇送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此时是下午1点左右。距离爆炸已过去三小时。一个小时后,可怜的娘俩医治无效离开人世。

 

宝贵的半小时没人管→医院急救车不够用→堵车→车上又没急救医生→孕妇和胎儿死亡,这些联动环节导致了“事故防范奶酪”逐个被穿透,最终的结果让人心里沉重,这名孕妇和胎儿本来是可以活下去的!没有死于“可燃气体爆炸”,而是死在了“应急联动环节”管理缺陷上,尽管后来医生们也尽力了。


医院面对这么多的爆炸伤者,哪些该先行抢救,并进行怎样的快速评估?为什么不对这名孕妇给予“优先”评估救治、毕竟是两条生命。“半小时没人管”暴露了医院这一应急联动环节存在着管理缺陷。

以往,不论急诊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如何,医院的管理都是按先来后到非人性化顺序就诊,这样的就诊方式会让那些真正急症患者在候诊时面临更大的潜在医疗风险。为此,在2011年时,卫生部发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即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病情经快速评估分诊为“四级”,即一级濒危,二级危重,三级急症,四级非急症。该“指导原则”要求,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两年过去了,不知道卫生部这一“指导原则”征求完意见没,形没形成正式的标准?据我狭窄的了解,一些地市级的中心医院还未实施,何况属区级的黄岛中医院,假如实施了,孕妇宝贵的半小时内是不是就有人管了,或许不会造成最后的死亡。

 

2007年8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事件应对法》,其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青岛爆炸,不是简单的一起企业事故,而是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发生在社会系统里的紧急事件,此时,社会系统的各环节理应迅速应急联动起来。看来“应对法”是有了,各方也积极救援了,但如政府、企业、医疗救护、消防、交通等各环节怎样联动、怎样联动更顺畅、有效这些细节,真得需要时日来完善。

 

青岛事故,考量了社会系统里的每个应急联动环节,更考量着履行组织、领导职责的政府对应急系统里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管理并夯实。但愿未来不是如赵本山小品“说事儿”里的白云大妈所说,“你说你这主持人当着,你这应变能力太差了,几个嗝儿就把你打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746945.html

上一篇:安全科普:ABC比BC干粉灭火器可多灭一种火
下一篇:空气污染警报标准怎么可以随季节改变?
收藏 IP: 60.19.140.*| 热度|

3 王智文 张骥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