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我的导师、我的挑战 精选

已有 8327 次阅读 2007-9-8 00:12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导师、我的挑战

2007.09.07

四天前的下午在Columbia作报告,听的人不多,主要是Eisenthal和Tony Heinz教授和与他们两个研究组相关的人。

晚上我和导师两个人去晚餐。在一起我们谈到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以及对做学问和科学研究的认识。

导师告诉我在我进入研究组几个月后,他对我的表现有些失望,觉得我没有上路。他说师兄小麟告诉他其实我很不错,他应该对我有信心。他说当我把小麟师兄的那个界面pKa测量的问题出人意料地解决后,他就知道我真的是非常有希望。

其实我解决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给我制造的挑战。我按照小麟师兄的思路做的实验和写的二年级研究报告,他和我的committee居然让我重写。我一开始非常恼火,因为其它同年级同学都顺利通过二年级研究报告,而且我自认我的研究报告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差。因为没有其它选择,我还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问题,结果发现通过考虑界面Langmuir膜的相态,可以把所有的结果作统一的处理。当时师兄的那篇文章已经被接收,在我的新结果下需要修正,于是我们请求编辑部同意我们把其中的数据换成了我的新数据,并且对其中一些结论进行了修改。

多年以后我回想这件事,有很多感触。如果当时他们不坚持让我重做二年级研究报告,我对于研究的认识将永远以不做错事为标准,而不会以超出已有的工作为目标。其实我知道当时老板并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他有足够的经验感觉到师兄前面的工作可能有漏洞,但他却没有足够的理由做出这一判断而说服大家,所以他希望我能在重新考虑二年级研究报告的时候能往前一步找到这个漏洞。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做法,因为我很可能找不到这个漏洞而从此怨恨他让我经受这种折磨(很多时候学生是会把导师的挑战当成折磨)。好在我接受了这个挑战,而且在跌跌撞撞中找到了答案。从此以后老板就对我的能力充满信心,而且我也学会了在研究中总是主动地去寻求进一步的答案。

除了我自己之外,其实没有人更了解这件事情当时对我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因为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会随便停留在其他人的思路上去理解问题,在研究中随时了解各种相关的证据和思考不同的可能性也逐渐成了我的习惯之一。师兄当时的方法和思路看起来真的是无懈可击,但是最后还是存在着一个大的漏洞,而这个漏洞幸运地被我找了出来。我庆幸自己是接受了这个挑战,而不是怨恨老板对我的“不公平”从而放弃自己解决问题的努力。

我在提到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的时候,老板说他从来没有想不要我通过,他只是想要给我一个挑战,看我是否有能力迎接这个挑战。当我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他说他是满心欢喜,觉得终于又找到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这个解释和我自己的判断一致,所以我也接受他的说法。也许他当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结果,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这种方式的挑战。不过,既然好的结果已经达到,其它的可能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中有很多不确定的挑战,如果我们事先能知道答案就好了。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只能面对。

在116街Amsterdam大道Columbia东门口临分别的时候,老板对我说: Your talk today is astounding. The influence of your works will come through.

其他一些人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但从自己的导师那里说出来,最让我感到心满意足。

我随后独自穿过哥大校园,校园中初秋的味道让我飘飘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7031.html

上一篇:赞美民间科学家
下一篇: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收藏 IP: .*| 热度|

1 郭超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