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分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ecXu 为创造价值而奋斗

博文

瑞典社会应对骚乱可以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已有 6998 次阅读 2013-6-9 07:35 |个人分类:社会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瑞典, 北欧模式

     北欧国家在社会的建设诸多方面是领先世界的,拥有着不同于绝大多数人更熟悉的美国模式,由于北欧国家之间的趋同性,通常人们习惯称之为北欧模式,这是一个追求人民共同富裕,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严格地说是有着社会主义性质,高税收,高福利的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北欧国家虽然拥有诸多共同点,也同样存在一些区别。我个人非常认同北欧模式,但是我也需要指出北欧国家也并非完美国家,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承认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并非是否定北欧国家的先进性,看北欧国家如何应对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这是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相信不少国人通过新闻了解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5月中下旬接连发生郊区烧警车事件。由于瑞典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发生这类事件让人颇感意外,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其背后的原因的。

      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确实存在一些族群隔离的现象。瑞典每年都要吸纳大量的难民,主要是战争难民,也包括一些政治犯。在瑞典,人们常常开玩笑说,美国打到哪,哪里的难民就到瑞典。瑞典大量接受难民,除了是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维护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外,也是为了解决由于社会严重的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斯德哥尔摩作为瑞典首都,又是瑞典最大的城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当然接受的难民数量相当可观。来到斯德哥尔摩的难民,通常由瑞典政府统一安排住宿,提供政府廉租房,也提供救济金,也有免费的学习瑞典语以及文化课的机会。但是为了缩减成本,难民当然不太可能被安排到房租市场价高昂的市中心地区,而被安排到一些特定的郊区。而这,就导致了斯德哥尔摩一些郊区难民大量聚集的情况。当然,在此居住的居民,也完全有自由可以搬到别的地方去,而这重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收入状况。一般来说,掌握瑞典语对于就业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若干年以内新移入的难民确实是需要依赖政府救济金过日子的。又由于世界战争不断,申请和获准进入瑞典的难民连绵不断,难民聚集的情况就越发突出,而这就造成了斯德哥尔摩族群隔离的情况。

      由于日常生活当中,难民集中的地区很少见到瑞典人,虽然大家生活在瑞典,却难以深入地了解瑞典文化。由于缺少相互的沟通和直接的接触,也容易产生各种误解,滋生各种不满。要融入一个新的社会,面对一个全新的语言,确实是存在很多挑战的。如果不是怀有坚定的信念,大概也是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悲观情绪的,致使人们丧失努力的动力。而这又会造成学习和就业的积极性降低,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消极情绪,恶性循环。这是这次造成难民区骚乱的背后的主因。

     当然除了主因,还有一个直接的诱因。这个则与在郊区Husby一次警察执行任务时以自我防卫为由开枪打死一人有关。事发之后,就出现了Husby被烧警车的事件。类似的警车焚烧事件也蔓延到其他几个类似的难民集中的片区。而现在也查出,烧车的人都是些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既不上学,又不去找工作,而对社会存在一些不满情绪,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缺少希望。而就业率低,升学率也正是这些郊区的重要特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参加纵火的依然只是当地少数人群。

     对于社会有不满,使用暴力烧车的手段来表达,当然是极不可取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这个事件发生后,当然不难想象会出现一些反移民的声音。比如瑞典的反移民政党sverigedemokraterna就提出要加大监察力度,以及取消参与者家庭的儿童救济金(barnbidrag)——在国人看来,这个会不会显得挺温和的?而瑞典社会的主流意见,除了谴责这种暴力行为,要求保障当地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外,则是直捣事件背后的根基——激励年轻人读书,另外创造条件提高当地人的就业率。

参见报道:

SvD (这是获得瑞典政府资助最多的大报,可以看作为中国的人民日报)发表: Svaret kan inte vara att skicka fler poliser till Husby (标题翻译为中文为“答案并非派遣更多的警察到Husby”)。文章的摘要第一句话便是自责没有给郊区生活的人民带来对未来的希望——“Vi har misslyckats med att ge många av människorna i förorterna ett hopp om framtiden.

SVT(瑞典国家电视台,相当于中国的CCTV)发表的评论文章,文章也直指症结是要加大学校的投入和提高社会平等——“Vi behöver en massiv satsning på skolan och jobbpolitiken för att vända trenden mot ett mer jämlikt samhälle.

Dagens Nyheter (瑞典影响力最大的日报,独立于任何政党或组织)发表评论文章也表示要加强郊区的学校和增加当地就业渠道——“På sikt kan förorterna bara stärkas med bättre skola och fler vägar till jobb.

      在瑞典的政府网站上也发布了观点一致的评论文章,指出要增加教育支出,提供职业指导,使得年轻人更容易进入就业市场——“Vi vill bland annat sätta in ytterligare resurser för att säkerställa att man får utbildningsstöd och vi bör säkerställa att den yrkesintroduktion vi nu förbereder länkar in ungdomar in i arbetslivet. Vi vill satsa mer på den svenska skolan och underlätta för ungdomar att komma in på arbetsmarknaden.

      除此之外,Dagens Nyheter 6月8日出版的报纸(属于收费内容,网络上无法自由查阅)还报道说难民社区自己也在积极做工作,比如索马里的北欧移民(包括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就积极的举办座谈会(今年是第二届,选址斯德哥尔摩,去年则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选派了一些成功融入北欧社会的索马里人,目的是为了给索马里的年轻人树立正面和积极的榜样。

      我相信,只要大家有心,瑞典的难民融入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更加重要的是,瑞典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敢于直面,敢于直捣病灶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在全世界,包括转型中的中国学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3-697847.html

上一篇:从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看瑞典社会
下一篇:自认不如同龄女性成熟的男性应该知耻而后勇
收藏 IP: 213.103.216.*| 热度|

7 武夷山 曹聪 王亚娟 张焱 杨正瓴 者仁王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