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作家阿袁笔下的图书资料员形象

已有 5656 次阅读 2012-7-30 22:11 |个人分类:学海拾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图书资料员, 小说形象

图谋按:阿袁的中篇小说《汤梨的革命》(《中国作家》 2009年第1期:101-118),描述了图书资料员“姚老太太”形象。“姚老太太”出现多达29处,另有4处“尊称”为“姚老师”。笔者认为该形象很形象。姚老太太形象:1、爱八卦,擅长用“歪理邪说”诠释现象,令人莞尔;2、热心肠,乐做红娘,但囿于人际交往范畴及鉴赏水平,好心难成好事;3、独当一室,比较悠闲(疑似偶尔“串岗”);4、擅长手工借还,对采用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不适,操作龟速;5、爱家长里短,关心周遭人物的私生活,有一点文学修养,且有一定感染力。总体来说是“教辅人员”形象,虽属于配角中的配角(边缘人物),但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特此摘录有关文字。
摘自:阿袁.汤梨的革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575212.html.原发《中国作家》 2009年第1期
    “两人周末就见了面。与汤梨一起去赴约的,还有同事齐鲁。
  齐鲁是中文系的老姑娘之一。中文系历来是出产老姑娘的地方。系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加起来总共才六十几个老师,而老姑娘就有六个,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不等,加上一个预备的(已二十九了,到七月份,就三十),占十分之一强。这在师大,是十分奇怪的现象。因为大学里的老师,不论男女,现在的行情还是可以的,按说断没有滞销的道理。但世上的事,总是吊诡的,经济规律也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就有了资料室姚老师的说法。姚老太太说,中文系的姑娘之所以嫁不出去,是因为中文系的风水不好,楼前那株老铁树种坏了。铁树不开花,也不结果,是孤老树。所以姚老师一直建议历任系主任把铁树砍了,种上几株桃树李树,或者干脆种一株槐树,槐树主婚姻,《天仙配》里的七仙女和董永不就是在槐树下喜结良缘的么?这样的说法在大学里当然是迷信,所以系主任们总是一笑了之。让姚老太太郁闷的是,她的理论在中文系一直没能成为显学——不仅主任们不信,即使齐鲁她们,也不信。
  不信的表现是仍然执著地相亲。中文系的老姑娘们没有一个是真的单身主义者,即使标榜单身主义的郝梅老师,也是伪单身主义,因为三月份的时候,还去见了一个新鳏夫。这本来是件极隐秘的事,然而很不幸,新鳏夫的对门,住的是姚老太太的表姨。所以不出一星期,这信息就被姚老太太掌握了。姚老太太掌握了,就等于中文系的老师都掌握了;中文系的老师掌握了,就等于半个师大的老师都掌握了。下次郝梅再在系里系外高谈单身主张的时候,老师们的眼神和笑容就意味深长了。”p105-106
     “但她那天叫汤梨为汤老师。尤其在看见了孙波涛之后,她的声音就愈发温柔了。她没料到,汤梨给她介绍的,是如此风流倜傥的年轻男人。她陡然间生出遇到知音的感动。这些年,她的长相,在系里,一如杜甫的文章在盛唐,总是怀才不遇的。她知道自己是阳春白雪,她知道自己是曲高和寡。那些平庸凡俗之辈,哪里能品出她的美? 她好长时间都没有相亲了。最后一次是两年前,是姚老太太介绍的———姚老太太已经给她介绍过三个男人了。这个保险公司的经理是第四个,人长得一如既往的猥琐———齐鲁觉得十分纳闷, 这个姚老太太的手上, 怎么会有那么多猥琐男呢? 每次见面之后,她都发誓不再见姚老太太介绍的男人了。然而每次她又心存侥幸。万一呢? 万一姚老太太看花了眼,一不留神给她介绍了一个长相出色的。她虽然对姚老太太说过,她齐鲁不在意男人的皮相,更重视男人的内涵。可皮相和内涵并非水火不容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她说更重视内涵又不是想找一个丑男人做老公。姚老太太的脑子真是有毛病。她对姚老太太也算是彻底心灰意懒了。之后见了姚老太太,齐鲁的脸就冷若冰霜了。这当然得罪了姚老太太。系里因此也就有了闲言,说她齐鲁不知好歹,说她齐鲁忘恩负义。她懒得理系里那帮老娘们。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然而她真要吃混毛猪了。自那个保险公司经理之后,再没有一个人给她介绍对象了。她们似乎要同心协力地封杀她。这招有些阴毒。找对象不比做学问,可以闭门造车,可以独善其身———或许有些人是可以的,比如她从前的师妹陈燕子, 就从来不要什么媒妁之言,出去开个三五天的会,就能开出一朵桃花般香艳的绯闻来;绕着湖边散一圈步,亦能开始一个《罗马假日》般的恋情。这让她叹为观止。然而她没有这样的本事。她倒经常出去开会的,也经常在夜里去那个湖边走, 可从来就没有什么陌生男人上来搭讪,更别谈什么艳遇。她本来就不是个交游广的人,平日的生活也基本上是青灯黄卷。然而她到底不是看破红尘的尼姑,男男女女的那些事儿,她也想。或者说,她更想。她是熟读了《红楼梦》的,知道宝哥哥和花袭人的风月之事; 她也偷偷地读过《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淫荡性格和下流生活,抱着十分鄙视的态度。然而鄙视归鄙视,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还是常常会让她浮想联翩。尤其在夜晚,春天的夜晚,那些画面就如电影一样,以每秒二十四格,甚至每秒十二格的速度在她脑海里反复播放,把她撩拨得春心荡漾水波潋滟。然而再荡漾再潋滟,她对此也无能为力。她又不是猫,可以在深夜里跑到屋顶上去叫春;也不是狗,可以在树下没头没脑地绕着圈儿狂吠。人类进化带来的也不尽是好处,至少在这个方面,她齐鲁竟然不如楼下的那些阿猫阿狗了。
    而孙波涛的出现,如一盏绮艳明丽的灯笼,照亮了齐鲁的暗夜生活。”p107-108
    “有时在系里的资料室里,趁姚老太太不在的当儿,他会以探讨学术的口气,说一些亦正亦邪亦庄亦媚的话来挑逗汤梨,或者,有意无意地碰碰汤梨的手。这样的试探,汤梨当然懂,老庄也知道她懂,不然,汤梨何以会笑得花枝乱颤,可也仅止于花枝乱颤,再往前,汤梨的脸又会作凛然状。刚刚还春风四月,转眼就是冰天雪地的寒冬。”P111
    “中文系的老师一时都如服了鸦片一样, 异常兴奋。平日没课总蛰居在家的老师们,现在却蛰居不住了。屁股上都长了疹子,一坐下去,就痒。大家都往系里的资料室跑,姚老太太忙了起来,老师们都是来借书还书的,这些借借还还的活儿,原来都是手工的,是姚老太太得心应手的活。现在都现代化了———要通过计算机图书系统来完成。姚老太太打字的速度本来就慢,人一多,更慢。但慢一点没关系,老师们非常通情达理。你慢慢来,慢慢来,姚老师。陈季子都这么说了,更别说其他老师。别的老师能有系主任陈季子那么忙吗? 人家又要搞学问, 又要搞行政———而且家里还有个年轻的师母。
    大家就拿本杂志坐在阅览桌边等, 一边等一边聊。开始当然是聊学术上的那些事儿,然而大家都聊得有些潦草有些敷衍,是应景式的聊,就如正戏开唱前,生旦试唱,乐师试乐器一样,声音是有一下没一下,咿咿呀呀的,一点儿也没有铿铿锵锵的激烈。即使平日最爱争鸣的孟教授,现在也不和人争鸣了, 心不在焉地在那儿翻着一本《文艺理论》。没有谁会主动挑起这个话头的,除了姚老太太。姚老太太果然不负众望,手里的活儿稍有点眉目,就开始忙里偷闲地说起了汤梨。汤梨的背后有杜小棵,杜小棵的背后有孙波涛,孙波涛的背后是齐鲁。文本是十分丰富的, 研究价值完全可以和《红楼梦》媲美,都是讲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故事,陈季子这么说。但孟教授不同意,孟教授说,虽然都是讲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故事, 但我认为《红楼梦》还是形而上的爱情,而这个文本,风格更接近《金瓶梅》,有些形而下了。可姚老太太又不同意了,姚老太太说,我看一半是《红楼梦》,一半是《金瓶梅》。你这是骑墙了,姚老师,做学问可不能骑墙的———当然做女人也不能。孟教授板着脸,态度有些严肃。大家都笑岔了气。陈季子笑过之后,说,老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干吗那么严肃
呢?
    于是大家又接着争鸣了, 争鸣的中心还是姚老太太的那句话。到底哪半部是《红楼梦》,哪半部是《金瓶梅》呢? 姚老太太现在也狡猾了,故意卖关子,不说。悬念总是更让人欲罢不能的,气氛一下子更热烈了。资料室现在成了姚老太太种的一片罂粟地,不仅书架上的每本书,即使空气里,也氤氲着一种让人十分快活且沉迷的气息。”P116-117
附:
1 “汤梨”出现341处。“齐鲁”出现151处。“孙波涛”出现149处。
2 阿袁简介:原名袁萍,江西乐平人,现在南昌大学中文系任教。2001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门赋》、《虞美人》、《蝴蝶的战争》、《锦绣》、《俞丽的江山》、《老孟的暮春》、《西货》、《蝴蝶行》、《小颜的婚姻大事》、《看红杏如何出墙》、《郑袖的梨园》和《汤梨的革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处女作《长门赋》被评为2002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并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最佳文学排行榜第六名。在刚刚揭晓的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阿袁凭借小说《郑袖的梨园》位列中篇小说第三名,成为江西省惟一上榜的作品。阿袁及其作品被众多资深评委给予了“令人眼前一亮”和“有张爱玲的问道”的高度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97428.html

上一篇:情系二哥
下一篇:公祠诗词楹联求教方家
收藏 IP: 180.127.93.*| 热度|

3 王芳 肖重发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