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lilv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ulilv

博文

掌控自己情绪的钥匙-学前教育(From my wife)

已有 5083 次阅读 2012-5-29 10:1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情绪, 教师, 学前教育

    好友阿古,出现了“不愉快的一晚”。
    不说别的,就说我还指望着阿古好心情继续给我小楼同学的照片这么个私心,也不能不管啊!
    于是,暂停下看得我直想舔电脑屏幕、不停咽口水的《舌尖上的中国》,推迟洗去脸上膜粉的计划,来想一想我的班级里有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呢?
 
    当然有!
    大概每一个幼儿园老师都会有面对班级的孩子发生冲突的事件。也都会面对孩子受伤。
    比如我做老师的这几年,重伤如掉落一片脚趾甲、下巴缝针,轻伤如身体上的牙印、淤青,常常会碰到。还有一种受伤,家长们称之为“精神受伤”,有形的如自家孩子的衣服被扯破了,无形的如孩子回家说“某某某老欺负我”之类的。
 
    如果每次都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发自内心的不愉快,真是把掌控自己的情绪的钥匙交到了别人的手上咯!
    瞧,漂亮阿古今天晚上非常的不愉快,还回忆了这个孩子跟了自己三年来的不愉快的感受——这时,你把这种不愉快在时间上做了蔓延,在空间上进行了牵连,于是它侵占了你的亲爱的家人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心情。是不是很不划算的一种情绪控制?
 
    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如果置之不理,实在是缺乏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任何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这样。——当下热议的“好人坏制”的主角,那位最美的教师,尽管没有编制(和我们一样),却也在最需要的时刻,本能地保护了学生呢!
    可是慎重对待了,却得不到家长的体谅,心情还真是郁闷!
    “该解释的,我也解释了,还要怎么样?”,“都快毕业了,来这么一下子,说不定是预谋已久的”,“哼,肯定早就对我有意见了吧”。当这些负面情绪像藤蔓一样爬上心头时,我们亲爱的家人、快乐的当下,都要被缠绕其中了。
 
    阿古回我“换位都能理解”,听上去疲惫而乏力。不免让做为同行、妈友又曾经是邻居的老朋友,我,心疼。
 
    借由阿古这个话题,我也梳理了并分享一下我在遇到这种情况的做法。希望能帮助到同行们。
 
    就从一次的电话说起吧!
    ——有一天傍晚,天天(化名)妈妈打来电话,“天天胳膊上被人咬了一个深深的印子,怎么回事?!”
    我脑筋快速搜索。是的,有这么回事。天天和一树(化名)早上是因为什么事发生了争执。一树灵活不如天天,最后急中生恨咬了天天。当时我是知道的。只是几个小时过去了,忘了。
    我连忙解释“哦,天天妈妈,是我的不对。这件事我是知道的。.....我忘了在天天爷爷来接的时候告诉老人家一声了。事情是这样的......。”
    天天妈妈说“是谁咬的?”
    我说“不管怎么样,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受了伤,我都是有责任的。我不能告诉你是谁咬的。批评和教育的工作我当然回去做。但是我不能让那个孩子来承担责任。他也是个孩子。你要怪就怪我吧。”
    天天妈妈口气已经很软了,她解释说“老人家看了心疼”。
    我说“就是就是。尤其也是帮你们带孩子的,没发现等你们洗澡时问到了,他也有一种没尽到责任的感觉。老人家不容易。是我不好,是我不好。这种事不会有下次了”。
    第二天,我已经联络过了一树的家长,他买了一点小吃;我自己也买了一点天天爱吃的东西。送给天天。天天妈妈觉得不好意思了。
    我说“这是我们诚挚的心意。你不收就是不原谅我们啊”。天天妈妈就把东西拜托我给小朋友们一起大快朵颐了。哈哈!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我有几个自己的处置原则:
    第一,查看伤情,不问对错。
    我给阿古留言“不带着情绪来想想这件事”,就是这个意思。
    当事情发生时,我一般不替获益方(相对于受伤方而言)解释。尤其不在受伤方的家长面前替获益方做任何解释。我们要扮演双面律师替双方说话,而不要用法官的心态评判是非。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位同事替获益方向他们班的受伤方的家长进行解释,家长的情绪反而被激怒。后来也是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家长反问的种种的潜台词往往是:你是不是收了他们的礼?所以你这么替那孩子说话阿?!
    两个孩子能发生冲突,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今天你巧了受伤了,明天也许你“赢了”——那别人就受伤了。
    所以我在这种情况下,不问对错。
 
    第二,主动出击,承担责任。
    当去完保健室,进行完紧急处置之后,我就根据受伤孩子的伤情,主动进行“处置”了。(伤情重的,送医院,然后在医院给家长打电话。)
    分几种情况:
    1.伤情不重,但是能看出来的。比如淤青啦、轻微擦伤啦等等。我会买些孩子爱吃的食物,或者小玩意。当孩子家长来接时,说“今天我们没照顾好你的孩子。他受了....的伤。这些小东西给孩子补补营养,一点点心意。”小盆友因为伤痛或者其他心理带来的郁闷、紧张、恐惧随之消失。家长们也往往能接受我诚心的道歉。有时还要批评孩子几句,“老师带这么多孩子容易吗,你还给老师添麻烦”云云。
    2.伤情看不出来的,我也会按照上面步骤处置,然后关照家长回家留意观察。
    3.伤情比较严重的,我会买多些慰问品。这样的时候,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安慰的话语能比物质更能体现我的不安了。
    有一次班上的婉君(化名)自己不小心摔破了下巴。我除了带她去医院打了破伤风针、缝针以外,还去买了一身衣服换下她血淋淋的衣服。我这么做并非虚情假意,即便是虚情假意,也没有伤害到别人,不是吗?
    4.当两名幼儿发生冲突导致一方受伤有点严重时,我的第一个电话,一般打给获益方的家长。“您的孩子,今天发生了这么这么一件事情,他呢倒是沾了点光,不过把某某某哪里哪里打伤了。我担心某某的家长来接的时候,对你家孩子不利,要不您今天稍微早点来接孩子?”获益方家长有时还买了慰问品来接孩子,常常还查看一下受伤方的伤势。受伤孩子的心理也会得到安慰。紧张或者不安也会减缓许多。甚至表示原谅对方。
    当受伤方孩子家长来时,因为获益方孩子已经被接走了,我一般不用担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发生二次冲突了。
    我的解释总是以“我没照顾好您的孩子”打头。一般家长在这时都能听我描述事件的过程。然后理解滴说“小孩子嘛,总有个推推搡搡”。
    但是有一条基本原则:我要保护每一个孩子。我不能说出获益方的名字。
    如果受伤的孩子自己说出来,那是他的事。但是我不能说!
    还记得3年前,这班孩子还是小班的时候。有次少林寺(化名)受伤了。他奶奶问我“是不是那个谁谁谁”,我说“阿姨,总之都是我没照顾好。那个伤害少林寺的孩子,我来批评教育。但是我不能告诉你。我不能把一个孩子推到前面来承担责任。如果你家少林寺明天把别人打了,我一样不会让少林寺承担责任的”。
    升到中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布挺(化名)的奶奶拎着一件羽绒服来到幼儿园。
    原来布挺的羽绒服的帽子被人扯坏了,布挺说是袁承志(化名)扯的。而且,布挺说“袁承志每天打我”如何如何。
    老人家护犊心切,找上门来。老人家还有一个想法:布挺是中班转来的,布挺奶奶担心老师偏袒这个袁承志。其实袁承志也是和布挺一起插班到我班的8名新生之一。
    我说:因为我没看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不能确认布挺的说法。但是衣服坏了,我来帮你缝。
布挺奶奶说:你要指出谁是袁承志,我要亲自当面管教他。你们老师看我们是苏北人,不帮我们孩子说话。......而且衣服我都补不好,你怎么能补得好?
    我说:不可以。袁承志我会了解事实后教育。衣服我有我的办法,你让我试试。补不好我给你买件新的。
    这时少林寺奶奶来了。她连连劝布挺奶奶:雷雷老师不会偏袒孩子的,她很公平的。这个我知道。云云。
    40分钟过去了。最后我说:布挺奶奶,如果你非要在这里管教袁承志,我就报警!你已经扰乱了我们的工作秩序!
    最后,我和当时的搭档换了上午的课,找了好几家缝穷的摊位、羽绒服制作店,最后在中惠商城对面河海新村路口找到了一个手艺高明的缝穷师傅,把衣服整枝好了。
    对于袁承志,了解了事情过程以后,我也向他妈妈说明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事情过去了,布挺奶奶和袁承志的妈妈一样地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这样不带情绪处置事情的后果是,以后当受益方和受伤方互换位置时,他们的家长往往能够认同老师的一番苦心。不会迁怒到老师身上,甚至还会不好意思,因为老师曾经也这样保护过他的孩子啊。
 
    就说上文提到的天天,没过几天,他就把别人的头撞破了。天天妈妈听说了以后,连忙赶来,像一树爸爸那样安慰被天天撞伤的孩子。而做为带班老师的我,却只能安慰吓破了胆的天天了。当受伤孩子的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受伤的孩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不好批评天天啊,他已经被吓坏了。我也原谅他了”。
    瞧,哪个家长能够拒绝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善意?
    其实只要孩子脸上挂着笑,做家长的也不那么纠结了。
 
    当然也有不买账的家长哦。
    那我也是义正言辞。
    就在前几天,因为布挺连续打人我单独和布挺爸爸沟通。
    布挺爸爸先问:你老师说的是真的吗?——瞧,他称呼我为“你老师”。
    布挺说:是真的。
    布挺爸爸转脸问我:诶,我说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孩子坐得太近了?
    我用和他一样的表情,反问:你觉得坐得近就可以打人?
    布挺爸爸说:坐得近嘛,难免会的。
    我问他:你也是有工作的人,我也是有工作的人。请问,现在我们可以因为距离近就打?不要告诉我小孩子不懂事。今天你不管布挺这种行为模式,不去改变他,你知道后果吗?请你想一想,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之间,我把你的脸踢破了,我一个不满意抓到什么就用什么打人,谁来管?
    布挺爸爸茫然地看着我。
    我一字一句地说:你是想自己现在管,还是警察将来管,那是你的事。我能做的,就是提醒你。你儿子目前和他人的交往有些问题。
 
    时候不早。
    我只是想说,我们自己要掌控我们的情绪。
    把我们做为教师的分内事做到了,我们就不要不安了。
    更不要把控制自己情绪的钥匙放到别人手上。
    我们还有尊敬的老人要赡养,还有亲爱的丈夫或妻子要体谅,还有可爱的孩子要抚养。
    我们要用最体谅的态度善待我们自己!
 
    阿古沟通不顺利的那位家长,我可能会说:如果你觉得受伤害,你的孩子就会觉得受伤害;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没什么,你的孩子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变得更自信。对不起,你孩子的自信的钥匙,不在我的手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7075-576097.html

上一篇:基础力学讲课竞赛的一些感悟
下一篇:又到本科毕业答辩时
收藏 IP: 58.240.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